吉林敖東藥業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以質量鑄就根基,以創新驅動發展——邁向生物制藥產業新高地
七月,驕陽似火,熾熱的陽光傾灑在吉林敖東藥業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的廠區。踏入針劑二車間,卻呈現出別樣的“清涼”景象:大輸液軟袋生產線上,閃著金屬光澤的機械臂精準抓取,軟袋裝葡萄糖注射液在傳送帶上平穩滑行,從產品枕包到封箱捆扎,全流程自動化完成。
“您瞧,整個車間里最忙碌的并非員工,而是這條全自動化生產線。”該公司生產副總經理尤海濤站在智能化設備前,自豪地說。在這里,員工們只需專注緊盯數據參數,生產、檢測、裝箱等各個環節皆由這臺“智能衛士”自動執行。它如同一位嚴謹的守護者,極大降低了生產過程中人為操作導致的質量偏差,推動生產模式成功向集約化、智能化、可控化轉型,產品質量控制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
早在十年前,吉林敖東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決心便已種下。2015年7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企業視察,為企業發展把脈定向。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和諄諄教誨,時刻激勵著他們拼搏奮斗、砥礪奮進。
“確保生產的每一支藥、每一粒藥都安全、可靠、放心,這是制藥企業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也是我們對患者的莊嚴承諾。企業牢記總書記囑托,實施戰略轉型升級,全面構建智能化生產體系,消除手工操作帶來的質量風險,為產品安全性筑牢堅實屏障。”尤海濤表示。十年來,該公司先后投入10億元推進國藥基地三期項目建設。如今,10個劑型的12條生產線全部完成自動化升級,同時引進180多臺套自動化檢測設備,大幅提升了產品質量檢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使每一支藥品都成為經得起市場檢驗的精品。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是其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的基石;創新則是企業長遠發展的根本動力,是實現跨越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曾勉勵企業,要緊跟生物制藥前沿動態,加強技術研發合作,打造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產品。回憶企業十年發展歷程,尤海濤感慨萬千:“總書記的話語,既是鼓勵,更是鞭策,讓我們堅定了做好一流產品的信心和決心,也為我們指明了發展方向。”
十年來,該公司新建檢測研發中心、中藥自動化提取車間、綜合針劑車間等項目,全力推動企業朝著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與質量提升的方向加速前行。
在綜合針劑車間,吹灌封(BFS)一體化生產線年產霧化吸入劑、單劑量滴眼液3000萬支,填補了吉林省無菌眼用制劑的空白;無菌軟膏劑生產線配備全自動灌裝封尾機及密閉輸送系統,年產軟膏劑1500萬支,滿足了市場需求;新建的降纖酶原料提取生產線預計今年9月投產,將為企業發展注入新活力。一系列新型劑型生產線的布局,讓企業逐步掌握發展主動權,為提升市場競爭力奠定了基礎。
在產品展示區,103個品種的藥品整齊排列,彰顯著公司創新研發和成果轉化的實力。“企業累計投入超3.2億元推進30余項仿制藥及一致性評價研究,在短缺藥與創新藥方面均取得新突破。” 尤海濤介紹說,針劑二車間的抗腫瘤凍干粉針專線,專門生產注射用鹽酸博安霉素與注射用鹽酸平陽霉素。其中,用于頭頸部鱗癌治療的注射用鹽酸平陽霉素,因研發成本高、適用范圍窄、生產企業少,被列為國家短缺藥。“總書記強調,要為攻克人類疾病難題、促進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作貢獻。‘敖東人’義不容辭地擔當起這份社會責任,這是我們的使命與榮耀。”尤海濤說,目前,注射用鹽酸平陽霉素年產量可解決全國60%的臨床需求缺口,為眾多癌癥患者帶來希望。
為攻克人類疾病難題、促進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近年來,該公司持續發力,聚焦老藥新生,以創新為突破,完成十余個傳統品種的復產。陸續盤活注射用促肝細胞生長素、注射用轉移因子、注射用胸腺五肽等5個多肽類產品,以及注射用卡絡磺鈉、注射用鹽酸地爾硫?等8個無菌產品,還有茴天通絡顆粒、復方熊膽乙肝膠囊等6個口服固體制劑。這些舉措讓老產品重煥生機,為企業發展增添了新動力。
時間見證企業砥礪前行的足跡,歲月銘刻企業拼搏奮斗的成就。十年來,吉林敖東藥業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轉化為踔厲奮發、砥礪前行的強大動力,引領企業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大膽創新。站在新起點,企業將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以無畏勇氣和堅定信念,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新科研成果不斷涌現,加速邁向生物制藥產業新高地,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更多力量。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