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汪清愛國主義教育中心微信視頻號——創新紅色文化傳播 注入新時代強勁動力
近年來,吉林汪清愛國主義教育中心積極探索紅色文化傳播新路徑,開通并打造微信視頻號,憑借鮮明的教育性、創新性與服務性,成為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教育的優質新媒體載體,為新時代紅色文化傳播注入強勁動力。
該中心視頻號以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為核心定位,通過短視頻、紅色故事專題片、信仰思政課等多元形式,生動展現黨的光輝歷程、英雄人物事跡、愛國主義精神。圍繞抗戰勝利80周年、紅色故事宣講等時代主題,緊扣國慶節、抗戰勝利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點推出主題視頻,引導觀眾增強歷史自信、厚植家國情懷,有效發揮思想引領作用,讓紅色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光彩。
在創新表達層面,該中心視頻號突破傳統宣傳模式局限,運用現代化視聽手段提升紅色教育吸引力:借助AI前沿技術,對童長榮、楊靖宇、魏拯民等英烈的歷史照片開展數字化復原工作,讓英烈形象更鮮活;推出“VR云游紅色基地”系列內容,為觀眾打造沉浸式革命歷史場景體驗;結合互動功能、彈幕評論等設計增強用戶參與感。這些創新方式既堅守紅色教育的嚴肅性,又契合新媒體傳播規律,成功讓紅色歷史“活”起來,吸引更多群體尤其是年輕受眾關注紅色文化。
從傳播效果來看,該中心視頻號內容短小精悍、便于轉發,能快速觸達黨員干部、青少年、社區居民等不同群體。其中,黨史故事類視頻常被學校、機關單位轉發,成為主題黨日活動、思政課堂的優質學習素材;正能量短視頻在朋友圈形成“裂變式傳播”,單條播放量可達數萬次。此外,還與公眾號、小程序聯動,構建起“短視頻+長圖文+互動”的全媒體傳播矩陣,進一步擴大紅色文化影響力,讓紅色聲音傳播得更遠更廣。同時,開設“紅色故事系列專題片”專欄,方便黨員干部和群眾隨時隨地學習紅色知識;設置“觀眾留言”功能,通過收集反饋意見優化內容創作,不斷增強用戶黏性,使紅色教育更貼近大眾生活,實現紅色文化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的轉變。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 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