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齊奮進 同心共筑中國夢 | 小村莊書寫團結振興大文章
安圖縣石門鎮鏡城村,常住人口只有158人的小村莊,卻書寫了漢、朝、滿等多個民族群眾共同振興、共同富裕的團結大文章。
9月13日,記者跟隨州委宣傳部組織的“‘民族團結齊奮進 同心共筑中國夢’集中調研采訪團”來到該村,探尋小村莊的團結振興故事。

走進該村,村路整潔如新,農舍規整嶄新,路邊的花香與田間的稻香在村莊里匯聚成收獲的味道。
“近年來,鏡城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一心一意謀發展,扎扎實實促團結,全村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獲得了長足進步。”據省民委派駐鏡城村駐村第一書記汪帥介紹,他們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做好鏡城村各項工作的主線,把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鄉村治理融會貫通,同部署、同落實,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提升工程走深走實、取得實效,在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同時,也推動了各族村民共同邁向鄉村現代化。

積極打造百年鏡城大米品牌,探索“專家+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實施黃牛、生豬養殖等項目,發展木耳等特色養殖產業,鼓勵群眾發展庭院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發展。2023年,鏡城村村集體收入達 33.43萬元,人均收入達到了2.69萬元,各族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2023年,鏡城村投入10萬元,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展示館,集中展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過程、深刻內涵,展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以來鏡城村取得的巨大變化,教育引領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不斷鞏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2024年,該館被延邊州委、州政府命名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中心。該村也先后獲得“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吉林省第七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成為安圖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鄉村振興的標桿和窗口。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玉敏/文 沈燕/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