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 “新農人”侯雙祿的“新農路”
2月7日,元宵節剛過,龍井市智新鎮龍池村春翔蔬菜育苗生態觀光專業合作社的育苗大棚里一派春忙景象。此時正處在芹菜和生菜上市的緊要當口,龍池村村民侯雙祿和幾位社員正在棚里忙著收割、打捆、裝車,看著500多公斤鮮嫩的青菜裝上車,他的臉上樂開了花兒。
“在我的大棚里,每一塊兒土地都會被合理利用?!痹诖笈锪硪粋龋浾呖吹轿骷t柿苗已經長到了15厘米高。侯雙祿小心地查看一下長勢,對記者說:“你看,這些柿子苗長得多好啊,已經開始打花苞了。我們現在已經停止澆水,控制它的生長時間,十來天后芹菜和生菜賣完了,空出地來進行西紅柿和黃瓜定植,我們會比別家早一個月上市,會賣得更多更好。”他告訴記者,能夠控制蔬菜的生長時間得益于使用雙層大棚。
記者看到,這里的雙層大棚比普通大棚要寬出許多,大棚內部又覆蓋了一層薄膜,膜上是一個可以隨時卷起放下的棉被,整個大棚光照充足,溫度很高。提起雙層大棚,侯雙祿很是自豪,因為這是他研究多年的成果。
今年64歲的侯雙祿是土生土長的龍池村人,有著40多年的種菜經驗。上世紀70年代末,他高中畢業回鄉務農發展大棚經濟。 當時的大棚都是竹子結構的,采光不科學,生產周期短,而且面積小、不牢固。一遇到大風大雪天,一家人都要出動,固定大棚或清理積雪。侯雙祿那時就開始琢磨,能否用更好的方法在不需要額外取暖的情況下提高大棚的溫度。經過多年實踐,他最終選擇了使用鋼構棚架,同時研究出雙層大棚的雛形。
“ 2019年,我對雙層大棚進行了升級改造,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保溫效果好,能夠有效保證秧苗的存活和生長,進而瓜果提前上市,搶占先機?!焙铍p祿掰著指頭給記者算了筆賬:“改造后的雙層大棚比其他棚定植早一個月,生產期延后兩個月。當別人定植菜苗時,我的菜上市了,當別人家的菜‘罷園’了,我的菜還正當時。你想想,當時我的菜有多暢銷,一個大棚不到兩年就能回本兒。另外,改造大棚可以合理利用土地,以前的大棚和大棚之間要留出至少9米的距離,現在的雙層棚可以棚挨著棚,節省大量土地?!?/p>
在一個雙層大棚里,記者看到合作社社員周清富正在忙著整地,為即將開始的定植作準備。他告訴記者,從侯雙祿帶領大家成立合作社以來,他就是其中一員。有了合作社,生產銷售不再愁。“現在,我的溫室大棚一年可以產出四茬蔬菜,一個雙層大棚能收入10萬元,來年,我計劃再改造一棟雙層大棚。”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侯雙祿的春翔蔬菜育苗生態觀光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6月,現有23戶社員,集蔬菜育苗、種植、銷售、農資采購、技術服務于一體,菜農從原來的“單打獨斗”變成了“抱團取暖”。
“合作社成立后,農業部門會請專家、教授上門給予技術指導,我們也會外出參觀考察,引進好的蔬菜品種,學習新的種植技術?!焙铍p祿說,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合作社開始走品牌路線,引進了優良的黃瓜、西紅柿種子,還打造了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品牌。2014年,合作社被省農委確定為吉林省無公害蔬菜類生產基地,頒發了無公害產品產地認證證書。2019年3月8日,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合作社生產的黃瓜、西紅柿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識,并頒發了綠色食品證書。合作社還被龍井市農業農村局確定為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生產的蔬菜注冊了“茁耀”牌商標,在蔬菜包裝袋上張貼了二維碼,消費者掃碼即可追溯蔬菜的產地、種植的農戶、產自哪個大棚等。
優質的蔬菜上市后,很快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多家機關單位、學校、幼兒園食堂與之簽訂供應協議,銷售量大幅增加。頭腦靈活的“新農人”侯雙祿沒有滿足,不斷嘗試把觀光旅游融入合作社生產,走“農旅融合”的路子,并與多家保險公司合作,每年接待大量客戶來大棚采摘蔬菜、瓜果,感受田園風光,他也因此帶動了更多的村民致富。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牛澤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