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 “趕”出記憶中的年味兒

1月13日,北方小年兒前一天,延吉市興安大集人流如織,處處升騰著節日的熱鬧氛圍。新疆的核桃、內蒙古赤峰的瓜子、黑龍江的胖頭魚、老鄉自家養的土豬笨雞……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種農特產品有序地排列在道路兩側,記憶中的年味兒也藏在這些琳瑯滿目的年貨里。

“橘子瓣、大蝦酥、高粱飴……大娘,看看糖啊,都是老式兒的!”聽到老板的吆喝聲,62歲的王鳳霞停下趕集的腳步,仔細挑選著各色的糖果,足足稱了一公斤多。王鳳霞告訴記者,有些老式糖果只有在大集上才能買到,含在嘴里總能想起小時候過年的場景。幾十年過去了,雖然糖果的種類越來越豐富,但最想念的還是老味道。離糖果攤位不遠處是一家賣老式面包餅干的糕點攤,攤位長長一大溜兒,江米條、盧果、桃酥等各種糕點不下十幾種。“平時見不到這么多種類,年前趕集能買到不少好吃的。”王鳳霞笑著說,大集上的美食包裝可能不夠精致,味道卻可以讓人回味無窮。
走在蜿蜒數百米的興安大集,隨處可見黝黑酸甜的凍梨、黃澄澄的凍柿子。在過去,由于東北氣溫低,再加上缺乏水果保鮮的儲存條件,凍梨和凍柿子成為東北人冬天里的主要水果。市民張永強告訴記者,小時候,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緩一盆帶著冰碴兒的凍梨和凍柿子,在燒得熱乎乎的炕上吃上一個,冰冰涼涼,瞬間渾身通透。現在家庭條件和保鮮技術大大改善,寒冬臘月也能吃到新鮮的水果,但不管時代怎么變化,凍梨和凍柿子依然是他們家過年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吃餃子是北方過年最團圓最喜氣最隆重的傳統習俗。當日上午9點,延吉市小營鎮村民李建方拉著一車自家種的白菜和蘿卜來到興安大集售賣,一棵棵精心保鮮的大白菜吸引許多市民前來購買,不到一上午便銷售一空。“明天過小年兒,家家戶戶都得吃餃子,豬肉白菜、牛肉蘿卜一直是大家愛吃的餡兒。”李建方看準了小年兒的習俗和市場需求,期待自己種的菜能在集市上賣個好價錢。
走出興安大集,市民們個個滿載而歸,他們提在手里的是日益富足的生活,留在心底的是年味兒十足的幸福回憶。
圖為市民在魚攤前選購活魚。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鑫君/文 陳延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