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海蘭明珠”綻放璀璨光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延邊十周年集中采訪報道之十一
十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到延邊視察,為這片熱土擘畫發展藍圖。十載春秋,素有“海蘭明珠”之稱的龍井市始終將總書記的殷切囑托銘刻于心、踐之于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團結帶領各族人民真抓實干、砥礪奮進,譜寫了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篇章。
7月8日,記者隨采訪團深入龍井市,探尋這座邊陲小城在新時代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實踐路徑。
紅色傳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紅色文化是增強主流意識形態大眾認同的重要資源,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力量和生動載體。龍井市立足豐富的紅色資源,以生動的形式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成為凝聚人心、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強大力量。
清晨熹微中的龍井東山紅色文化園,處處流淌著靜謐而莊重的氣息。步入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廣場中央氣勢恢宏的革命主題浮雕,栩栩如生的英雄群像仿佛在訴說著那段崢嶸歲月。
占地6.7萬平方米的龍井東山紅色文化園以“循跡溯源·凝心鑄魂”為主題,精心打造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廣場、紅色印記追憶區、民族復興同心路和革命烈士紀念碑四大功能區。通過情景再現、沉浸式體驗等創新方式,生動展現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時期龍井各族兒女同仇敵愾、生死與共的革命歷史,讓參觀者在緬懷先烈中接受精神洗禮,使紅色基因代代相傳。2023年12月,該園被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授予“老區精神教育基地”榮譽稱號,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參觀。
“園區自開放以來,接待了大批研學團隊前來接受紅色教育。”據龍井東山紅色文化園工作人員介紹,作為龍井市黨性教育的“紅色地標”,園區充分發揮教育實踐基地、研學中心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平臺的多重功能,為各級黨組織提供了錘煉黨性的生動課堂和豐富多樣的實踐載體,讓黨員在實地參觀、親身體驗中接受黨性教育。
近年來,龍井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依托“一核八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體系,將龍井東山紅色文化園等紅色地標串聯成線,精心打造了10條特色研學線路,推出“護國安寧 無聲功勛”韓樂然生平展、“傳承紅色基因·筑夢新時代”革命傳統課程等特色項目,讓各族干部群眾在實地參觀中感悟家國情懷,促進交往交流交融,增強“五個認同”。
科技賦能,智慧農業領航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龍井市,這一重要指示精神正在轉化為現代農業發展的生動實踐。走進龍井市良田百世運動假日景區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的智能溫室,農業“新”風撲面而來。約3米高的立體管道水培架縱橫交錯,宛如現代化的“植物工廠”,每層管道上都有用于種苗栽培的小孔,生菜種苗被放置于小孔內,管道內可以聽見微弱的流水聲,里面流淌的正是生菜生長所需的營養液。
“我們的立體水培系統采用了閉環循環設計,通過智能監測和自動補給,確保每一株作物都能獲得最佳的生長環境。”據良田百世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農業技術人員介紹,這套系統集成了無土栽培、物聯網傳感和現代通信技術,實現了對作物生長環境的精準調控。與傳統種植相比,不僅有效節約了用水量,單位面積產量更是平均提高了40%。
這座占地面積14208平方米的智能溫室,堪稱現代農業科技的“展示窗口”。目前,溫室培育的蔬菜品種達30余種,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正在試驗階段的水培人參項目——在特制的培育箱中,一株株“人參娃娃”或初露嫩芽、或已長出“三品葉”,展現出勃勃生機。
“水培技術為人參種植開辟了新路徑。”良田百世運動假日景區總經理宋曉翔介紹,通過LED光譜調控、營養液精準配比等技術手段,不僅大幅縮短了人參的生長周期,其有效成分也更加可控。據悉,景區現正在開展人參微重力環境生長實驗,為未來太空農業進行技術儲備。“目前,智能溫室產出的農產品主要用于參觀、研學和線下銷售,農業科技園每年都會接待大量游客和團隊前來觀光體驗。”宋曉翔說。
從傳統農業到智慧農業,良田百世的實踐生動詮釋了科技賦能農業的無限可能。作為一二三產融合示范項目,良田百世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先后榮獲吉林延邊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農業農村部農業物聯網系統集成重點實驗室試驗示范基地等稱號。未來,隨著更多創新技術的應用,智慧農業將為龍井市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描繪出更加美好的現代農業新圖景。
文旅融合,繪就全域旅游新畫卷
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龍井市以“一盤棋”觀念統籌旅游產業布局,將文旅產業作為轉型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努力走出一條發揮龍井優勢、體現龍井特色的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走進盛夏的蘑菇村莊景區,“椰林”搖曳,碧波蕩漾。陽光沙灘與生態人工湖相映成趣,茅草傘下傳來陣陣歡聲笑語,令人仿佛置身熱帶海濱。來自新疆的游客阿布杜拉正和哥哥姐姐們在沙灘上玩耍,他興奮地說:“這里有水、沙灘、躺椅,風景很美,我們還玩了卡丁車和腳蹬船,每個項目我都很喜歡!”
據了解,蘑菇村莊景區于2019年由吉林益隆長白山實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旨在打造“全齡段奇幻探索樂園”。吉林蘑菇村莊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程有為說:“景區有親子探索、自然共生、浪漫幻境三大主題板塊,通過沉浸式的場景設計,既能讓親子家庭在自然互動中收獲知識與歡樂,又可以為年輕人提供充滿儀式感的夢幻體驗。”未來,景區還將持續提升服務品質,引入更多娛樂項目,力爭成為東北地區文旅新地標。
龍井市文旅局宣傳推廣負責人安銀姬介紹,近年來,龍井市以“海蘭明珠、梨花勝境、魅力邊城龍井”品牌形象為核心,充分發揮獨特的自然生態、朝鮮族民俗文化、邊境風情、紅色基因和足球運動等資源優勢,全面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目前,全市共打造國家A級旅游景區10個。2025年以來,龍井市先后舉辦了“濃情元宵”民俗文化展示活動、梨花節等主題活動、航空模型公開賽、足球聯賽、露營旅游嘉年華等大型文旅活動,吸引了大批游客。今年前6個月,龍井市共接待游客221.03萬人次,實現綜合性收入19.76億元,文旅產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電商騰飛,特色產品走向全國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產品也需要“走出去”。“家人們看過來,我們的人參酒用的都是帶蘆頭、須子的完整人參,營養價值‘杠杠’的!”在龍井市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延邊金躍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大屏幕上實時跳動著各直播間賣貨的火爆場面,貨柜上人參、冷面、傳統大醬等延邊特產琳瑯滿目,主播們熱情洋溢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作為入駐龍井市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的標桿企業,延邊金躍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已在線上搭建多個官方旗艦店,合作私域團購平臺超2000家,簽約帶貨達人3000余位,涵蓋40多個產品品類。到去年9月,企業累計實現銷售額331.3萬元,其中通過20場助農直播帶動農產品銷售181.33萬元。
電商就像一座金橋,電商一頭連著田間地頭的優質農產品,一頭通向廣闊的市場藍海。“近年來,龍井市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孵化作用,組織了一系列新電商產業興邊富民試點村培訓活動,推動本地特色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龍井市商務和外事局電子商務科科長李光子說,今年,龍井市計劃開展電商培訓1000人次,目前已舉辦3期培訓,參訓人員345人,成功培育邊境村直播團隊10個。接下來,龍井市將通過人才培育和產業孵化,為本土電商發展持續注入動能。
紅色文化鑄魂、智慧農業筑基、文旅融合添彩、電商經濟賦能——行走在龍井大地,處處都是各族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托、感恩奮進的生動實踐。站在新的起點上,龍井市將始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在守正創新中續寫時代發展新篇章。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愛麗/文 王宇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