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業青年金君牢記“糧食也要打出品牌”囑托,挺起大國農人的擔當——十年稻香路

七月的風掠過海蘭江畔,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稻浪翻涌,一派蔥蘢。站在田間,和龍市東城鎮淳哲有機大米農場有限公司經理金君的目光越過這片生機勃勃的稻田,思緒回到十年前那個歷史性時刻。
2015年7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光東村,沿著田埂步入稻田,俯身察看水稻長勢,與田間勞作的鄉親們親切交談。在隨后的座談中,金君作為返鄉創業青年代表向總書記匯報了他從事水稻種植加工的經歷。彼時,他與叔叔辛苦創立的淳哲有機大米農場日加工能力僅30噸,優質大米困于本地市場身價難揚,小作坊的局限清晰可見。

正是在那一天,總書記語重心長地指出:“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句話如金聲玉振,瞬間讓金君的發展之路清晰起來。他豁然開朗:“優質稻米要真正實現價值躍升,必須走品牌化之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那一刻,一個樸素的農民之子仿佛聽到了時代的召喚。
總書記的囑托是種子,落在金君心中,更落進了光東村的土壤。十年耕耘,品牌之路從微光走向了璀璨。
“品牌化”三個字,被金君視為行動綱領。此前,他就將朝鮮族表達美味的詞“嗎西達”注冊為大米品牌,見到總書記后,金君更加堅定了信心,一定要將消費者的好口碑轉化為市場的金招牌。為了夯實品牌根基,金君帶領鄉親們將水田納入物聯網實時監控系統,引入無人機播撒生物肥,以科技編織現代農業圖景。昔日的加工小作坊,如今已發展為日產百噸的現代化車間;昔日每公斤6元的大米,如今品質最優的每公斤身價突破30元。

創新,始終是品牌成長的活力源泉。2018年起,光東村創新謀劃了“共享稻田”項目,三年間推介2.4萬份,銷售額達2400萬元,村民年均增收超萬元。金君積極參與其中,他邀請農技專家改良品種,米粒更精更香,得到消費者“重如砂、亮如玉、湯如乳、溢濃香”的美譽,光東村也獲評為全國有機大米種植科普示范基地,品牌的價值熠熠生輝。
村莊舊貌換新顏,不僅美在風景,更在于產業的蓬勃生機點燃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們要讓更多人知道‘嗎西達’品牌,讓光東村大米成為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談及未來,金君的話語中充滿自信。品牌的力量,不僅讓一粒粒延邊大米香飄海外,更讓村莊的活力在稻香中拔節生長。
十年過去,田埂上的殷殷囑托早已化作不竭動能。金君與光東村的故事,正是對“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一囑托最響亮的回應。十年前深植沃土的稻種,在信念引領、科技澆灌、綠色守護與創新耕耘中破土而出,終成支撐鄉村振興的千重稻浪、漫野稻香。每一粒“嗎西達”的晶瑩,都折射著大國農人的實干擔當;每一次金黃的豐收,都繪寫著“國之大者”的錦繡圖景。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棟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