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鄉村)新疆西部有條“無花果風情街”
中新社新疆阿圖什7月1日電 題:新疆西部有條“無花果風情街”
中新社記者 蘇碧瀅
位于新疆西部的阿圖什市是“中國無花果之鄉”。不少游客特地前往該市的阿孜汗村游玩,體驗村里的主干道——無花果風情街。
約2000年前,張騫從西域帶回無花果,后經阿拉伯商人開展貿易,阿孜汗成為無花果傳入中國第一站。目前,阿孜汗種有無花果樹1108畝,其中有百棵超450年樹齡。2023年,由江蘇昆山援建的阿孜汗無花果民俗文化旅游景區開始運營,“無花果風情街”是其中關鍵。
6月28日晚,阿孜汗村無花果風情街一景。中新社記者 蘇碧瀅 攝
在風情街上,胡爾西旦家的烤肉店生意興隆。游客進食間,胡爾西旦推薦自家的無花果自助采摘園。她說,以前家里要自己摘果拉到市里賣,現在靠游客能“就地解決”。
曾是家庭主婦的帕力旦在街上經營成衣坊。她家里有兩畝無花果地,主要由公婆照料。衣坊內,學徒們抓緊趕工,用新疆艾德萊斯綢制成的新中式旗袍格外吸睛。“旺季時,一天至少有50個客人來咨詢。”帕力旦說。
中新社記者看到,雖然村民們的“副業”多元,但不少是基于本村特色。烤肉用無花果腌制,新疆酸奶刨冰淋上無花果醬,烤馕店也把無花果包進去。在無花果生態園餐廳,新婚夫婦在無花果樹的簇擁中走上紅毯,賓客享用無花果雞湯。非用餐時段,來自東部省份的小學生來此研學,了解無花果的十五個品種。
村民的“主業”亦更有規劃。風情街的岔路,有通向農戶家的木棧道,連接68家農戶果園。每戶家門口,農戶的名字、無花果樹齡都在牌子上顯示,看中哪一家的無花果,可以現場溝通。掃牌子上的二維碼,可在線上購入無花果干等果蔬制品。
6月28日,沿著阿孜汗村里的木棧道,可以看到農戶的無花果樹。中新社記者 蘇碧瀅 攝
“西部計劃志愿者”王燕瑾說,人們看到的很多業態,原來都是荒地,但現在“村里有了騎行道,墻上的浮雕能展示馕文化,大變樣了。”而以前保質期只有三個小時的無花果,通過液氮技術保鮮,銷往千家萬戶。
阿孜汗村農業負責人阿卜杜薩拉木告訴記者,2024年全村無花果銷售額近1500萬元(人民幣,下同),相關加工業銷售額近240萬元。“今年我們力爭增產無花果深加工,提升果子品質,加強旅游業發展。”
“我們景區不收門票,希望通過市場化的運營,吸引游客來,從而提高村民自營收入。”無花果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總經理關智俊說,目前景區已提升為國家4A級。
6月28日,在阿圖什市上阿圖什鎮塔庫提村,村民在無花果示范園采摘。 中新社記者 蘇碧瀅 攝
阿孜汗是阿圖什市延伸無花果產業鏈的縮影。如今,市區新城和老城間建立永安大道,無花果形狀路燈護送游客前往熱門打卡點;政府引入海德坤集團,深耕種植、研發、加工、文旅等多領域,計劃建設中國西部首家世界無花果品種博覽園,最終形成5萬畝版圖的三產融合園。
“預計明年,三產融合園項目能拉動周邊超15000人就業。”新疆海德坤農業科技公司負責人王省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