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兩所幼兒園成為非遺傳承基地
6月13日,中國朝鮮族農樂舞(象帽舞)傳承基地授牌儀式暨非遺進校園啟動儀式在汪清縣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展示館舉行。
儀式上,汪清縣第一幼兒園和第四幼兒園被設為中國朝鮮族農樂舞(象帽舞)傳承基地,并向7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頒發了非遺傳承指導教師聘書。汪清一幼代表分享了在非遺傳承中的工作經驗。全體人員觀看了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宣傳片和農樂舞表演。
副縣長焦亮表示,成立傳承基地,是深化“產教融合、文教協同”的重要舉措,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引入校園能促進民族團結教育,強化青少年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認同與傳承。傳承基地要明確目標任務、注重實踐教學、提高實操能力、提升培訓質量,確保培訓內容的專業性和實用性。要強化交流合作,充分學習借鑒先進理念、經驗和做法,讓更多的群體和地區了解和欣賞汪清象帽舞。要注重創新發展,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教育和體育等產業深度融合,讓文化價值真正轉化為實用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隨后,全體人員參觀了汪清四幼非遺工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金明春在四幼演播廳作了專題講座,為大家講解了中國朝鮮族農樂舞的起源發展、歷史傳承和藝術特點。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王宇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