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調解化干戈 溫情司法促和諧
近日,一起因交通摩擦引發的糾紛在琿春市人民法院法官的耐心調解下得到化解,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實現案結事了。
事發當晚,出租車司機陸師傅正常駕駛途中,遇到酒后帶著孩子橫穿馬路的西某。陸師傅停車禮讓,卻遭到西某言語攻擊,車輛也被西某踹出凹陷。二人理論過程中,西某雖同意承擔修車費用,卻要求陸師傅先道歉,雙方僵持不下,陸師傅最終將西某訴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敏銳察覺到,這場糾紛源于雙方置氣,具備庭前化解的可能。開庭前,法官組織雙方面對面溝通,讓二人充分表達訴求。西某提出“同意賠償,但希望減免部分停運損失”;陸師傅則坦言,車輛受損影響營運是其次,西某的態度才是矛盾激化的關鍵。
針對雙方爭議焦點,法官從情、理、法多角度入手,耐心釋法析理,引導雙方權衡利弊、理性維權。在法官的疏導下,西某主動向陸師傅道歉,認識到自身行為的不當之處;陸師傅也作出讓步,將訴訟請求從1400元降至1000元。最終,西某當場賠付,陸師傅隨即申請撤訴,這場劍拔弩張的糾紛以和解畫上句號。
此次調解中,法官不僅明確了西某作為侵權方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更通過以案釋法,指出其酒后帶孩子橫穿馬路的行為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法官以柔性調解代替剛性判決,既維護了當事人合法權益,又有效化解矛盾,實現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