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最辣的部位是籽?這是真的嗎?
流言
“辣椒中最辣的部位是籽”
日常生活中,總是聽到有人講:辣椒最辣的部位是籽,做飯前要去掉,不然整鍋菜都毀了。
流言分析
這種說法是個常見誤區。
辣椒之所以能帶來讓人又愛又恨的灼熱感,是來自一系列被稱為辣椒素類物質的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作用最強的就是辣椒素。辣椒之所以會產生辣椒素這種物質,其實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所以,辣椒的辣度其實集中在胎座——直接包裹種子的部分,而不是種子本身。畢竟保護種子,才是辣椒的終極目標。
在廚房里切辣椒時,你是不是也做過這件事:一邊小心翼翼地不讓辣汁濺到手上,一邊把辣椒籽挑出來,還默默想著:“籽辣,要去掉,不然一鍋菜都毀了!”
這個做法流傳甚廣,但它其實是個非常常見的誤區!
大家為什么會覺得辣椒“辣”?
想要了解辣椒到底哪里最辣,首先就要明白辣椒的“辣”到底源自哪里。
人們口中所謂的“辣”,其實并不是一種味覺,而是痛覺的一種形式。辣椒之所以能帶來讓人又愛又恨的灼熱感,是來自一系列被稱為辣椒素類物質的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作用最強的就是辣椒素。它是一種生物堿,能強烈地刺激人體內一種名為 TRPV1 受體的神經感受器。
這個受體,原本的作用是感知高溫和灼熱。當辣椒素和它結合時,就會讓身體誤以為你正在被燒烤,于是大腦馬上發出“灼熱”“疼痛”“流淚”的信號。而且這種受體不單單存在于我們口腔內,而在皮膚,甚至消化道黏膜,甚至消化道末端黏膜都存在,所以吃辣時不僅僅會嘴辣,還會胃疼甚至……所以吃辣其實是“自找苦吃”。
既然辣是一種痛覺刺激,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辣得流淚也不肯停嘴”?科學解釋是辣椒素觸發疼痛后,身體會分泌內啡肽等讓我們感覺愉悅的激素來緩解痛苦,結果反而產生了爽感。久而久之,大腦對這種疼痛-快感的組合產生依賴,就會形成這種“辣癮”。
也就是說,你不是喜歡辣本身,你其實是喜歡辣過之后身體獎勵給你的那份愉悅。
辣椒最辣的部位
其實是胎座
那么,辣椒又為什么會產生辣椒素這類物質呢?辣椒之所以會產生辣椒素這種物質,其實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這是一種在漫長進化過程中形成的防御機制。
從演化角度看,辣椒并不是為人類或其他動物準備的美食,它的“辣”其實是一種防御策略。植物在進化中不能逃跑,只能通過制造難吃、有毒或刺激性的物質來保護自己。而辣椒素正是其中一種化學武器。
辣椒素是一種次生代謝產物。它對大部分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會引起灼熱和疼痛感。因此,辣椒通過產生辣椒素,能夠有效地阻止那些會嚼碎種子、從而阻礙種子傳播的哺乳動物來啃食果實。此外,研究也表明,辣椒素還可能具有抗菌和抗真菌的作用,進一步保護辣椒果實免受病原體的侵害,確保果實和種子的健康成熟。
所以,辣椒的辣度其實集中在胎座——直接包裹種子的部分,而不是種子本身。畢竟保護種子,才是辣椒的終極目標。
所謂胎座,就是辣椒內部連接果皮和種子的那個白色、海綿狀的組織,通常看起來像是一條條白色的筋膜。切開辣椒時,除了種子,最容易看到的就是這部分白色組織。胎座之所以是辣椒中最辣的部分,是因為它是辣椒種子發育過程中的重要組織。
在胚珠發育為未來種子的過程中,胎座會為它提供營養和支持。而辣椒素的主要生物合成過程就集中在胎座細胞中進行的。這種策略確保了種子在成熟和傳播過程中免受大多數哺乳動物的啃食破壞,因為這些動物會感受到強烈的辣味而避開,而對辣味不敏感的鳥類則能安全地食用果實并幫助傳播種子。
因此,胎座的這種高辣度分布,是辣椒為了確保后代繁衍成功而演化出的高效防御機制。
除了胎座外,還有少部分辣椒素分布在辣椒果肉中。靠近蒂部的果肉因為接近胎座,因此辣椒素也含量相對較高。而往尖端方向,辣椒素含量逐漸降低。
既然種子并不辣,那為什么它總被人們冤枉呢?
一種原因可能是,胎座和種子緊密相連,去籽時通常會把胎座一起帶出來,這就讓人誤以為是種子在作怪。而且干燥辣椒或切碎時,辣椒素會從胎座滲出并附著在種子表面,這也會讓人們誤以為辣椒籽很辣。
照“謠”鏡
此類謠言常迎合大眾認知偏差或心理需求。人們因直觀感受認為籽是辣椒“核心”就覺其最辣,這種認知偏差使謠言得以傳播。我們要認識到自身認知可能存在偏差,不依賴直覺判斷說法真假。
因此,辨別此類謠言,可查證來源,權威來源信息可信度高;尋找科學依據,通過學術數據庫、科普網站等查詢;對比不同觀點,多權威支持的說法更可信;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維,不被情緒左右。掌握這些方法,我們就能更好地辨別謠言,避免被虛假信息誤導。
策劃制作
作者丨海德拉 科普作者
審核丨王康 國家植物園科普館館長
策劃丨一諾
責編丨一諾
審校丨徐來、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