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司法 護企紓困
近日,龍井市人民法院在執行一起租賃合同糾紛案件中,采用“執行和解+現場監督+當場履行”模式,促使兩家食品加工企業達成和解協議,通過法院駐場監督轉賬,實現案款一次性結清,以柔性司法舉措為雙方企業紓困解難,為優化營商環境鋪就“法治底色”。
該案件雙方均為食品加工企業。乙企業因生產經營需要,租用甲企業場地生產加工,因租賃期間拖欠甲企業場地租賃費、水電費、材料費等費用,被甲企業訴至龍井市人民法院,判決生效后,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執行法官了解到,乙企業正承擔某區域一些單位的餐飲配送服務,考慮到食品行業生產周期特殊性,若采取劃撥存款、扣押設備等強制措施,可能導致企業生產停滯、影響餐飲配送等連鎖反應。于是,執行法官帶隊深入走訪調研,制定了“保生產、促和解”執行方案。最終,在執行法官的主持和提議下,雙方經多輪協商達成和解意向,約定乙企業在收到餐飲配送服務費時,第一時間向甲企業支付欠款。
為確保款項安全及時支付,執行干警主動赴銀行營業網點現場監督轉賬流程。隨著案款全額到賬,該筆租賃合同糾紛得以化解。申請企業負責人表示:“這筆資金及時回籠,保障了企業經營計劃順利推進,感謝法院。”被執行企業負責人也表示:“柔性執行避免了強制執行給企業帶來的失信風險和經營危機,讓我們安心抓生產。”
“執行不是簡單的強制,而是尋找多方共贏的解決方案。”該案承辦法官介紹,法院通過“零距離”監督轉賬,既保障勝訴企業合法權益,又最大限度減少強制執行對被執行企業的負面影響,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近年來,龍井市人民法院持續深化涉企案件“柔性執行”機制,通過執行和解、分期履行、信用修復等舉措,幫助企業化解經營風險,強化司法服務保障,為市場主體減負松綁,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