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牡丹”緣何“好中更優”?——汪清縣雞冠鄉黑木耳產業帶農致富探秘
“東北好木耳,汪清占大半。”這句順口溜在東北三省黑木耳市場中廣為流傳,但很少有人能說出汪清縣何處的黑木耳“好中更優”。
近年來,汪清縣雞冠鄉黑木耳種植產業以迅猛的發展勢頭和顯著的經濟效益,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下的一顆璀璨明珠,更成為全鄉農民脫貧、致富、發家的“第一選擇”。
產業龍頭成為致富“領頭羊”
雞冠鄉地處長白山麓,森林資源豐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空氣濕潤,晝夜溫差適宜,好山好水好空氣造就了其生產的木耳“耳形如月、光澤黑亮、肉厚耐嚼、韌而不硬、口感爽滑、膠質豐富”的獨特品質。
雞冠鄉栽培黑木耳歷史悠久,可追溯到18世紀中葉,距今已有160多年。隨著栽培技術的不斷革新,雞冠鄉黑木耳已從過去的“靠天生耳”逐步升級為吊袋栽培小孔單片生產技術。時至今日,新技術已經應用于汪清黑木耳生產加工的各環節。
2016年,雞冠鄉在深入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把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的黑木耳產業作為助力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投入扶貧資金2000余萬元,以大北溝村為核心,整合周邊閑散土地、勞動力、資金等資源,建設菌包廠和百萬袋黑木耳擺栽基地,依托吉林省吉冠食用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推動產業從零星種植向規模化、標準化跨越。2019年,吉冠品牌黑木耳產品取得國家產品質量認證中心的綠色認證,2020年、2023年先后兩次獲得省農業農村廳頒發的金獎農特產品獎。2024年,雞冠鄉木耳種植總量達到3500萬袋,全鄉人均增收1萬元。現如今,雞冠鄉在黑木耳種植主要區域實行制袋、滅菌、接種、養菌一條龍式生產模式,形成集研發、生產銷售、加工、廢棄物處理為一體的生態循環產業鏈。由于汪清縣黑木耳形似人耳,單片、無耳基,形似牡丹花,被廣大農民稱為“能致富的黑牡丹”。
聯農帶農強產業 拓寬增收富民路
近日,記者來到汪清縣雞冠鄉大北溝村占地面積約18.2公頃的百萬袋黑木耳擺栽基地,只見圓柱狀的菌袋一串串整齊地懸吊在棚架上,肥嘟嘟的黑木耳從菌袋四周的小孔中探出頭來,長勢喜人。
“近三年,合作社從事的黑木耳產業蓬勃發展,每年栽培木耳菌包170萬袋,年產值可達700萬元以上。”作為當地黑木耳種植的帶頭人,紅雞冠黑木耳合作社理事長林巖自信滿滿地對記者說,2024年新建了138棟吊袋菌包栽培大棚,每棟棚約可吊菌包2.2萬個,出干品木耳1325公斤,預計年產值可達1380萬元。
記者了解到,農民獨家獨戶栽培黑木耳,成本居高不下。“三年來,合作社建立了日產3萬袋菌包生產線和木耳烘干車間,形成了集菌種研發、菌包生產、基地建設、產品加工、設備制造、市場營銷、廢棄菌包回收利用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把成本降到了歷史最低程度。”林巖說。
2025年5月,雞冠鄉動員全鄉脫貧戶和監測戶投資發展庭院經濟,專注木耳產業,按照每袋菌包2元的價格,每戶投資200元到2000元,購買木耳菌包100袋到1000袋,采用“企業+村集體+農戶”模式,由吉林省吉冠食用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菌包生產、培植、采摘、銷售等全過程管理,共投資98.6余萬元,代種菌袋49.3余萬袋,企業按照每袋0.1元的金額確保參與戶收益,雞冠鄉政府按照各戶庭院經濟投入的20%申請庭院經濟獎補資金。據測算,8月末,龍頭企業將全部本金返還到戶,且分配收益4.93萬余元;9月末,全鄉參與代養的脫貧戶和監測戶預計獲得庭院經濟獎補資金24.65萬元,戶均增收716.57元。
電商直播助力產業發展壯大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直播帶貨作為新模式、新業態,正在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6月4日,記者來到雞冠鄉大北溝村的百萬袋黑木耳擺栽基地時,受邀的直播團隊主播薛平化和張璐正在與團隊成員熟悉場地、確定直播方案。林巖告訴記者,以清新宜人的青山曠野為背景、以真情實景的工作場景為內容的現場直播,更易受消費者信賴,逐漸成為雞冠鄉黑木耳銷售的重要方式。
雞冠鄉將發展電商作為壯大當地木耳產業的新手段,積極引導和扶持吉林省吉冠食用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電商直播帶貨這條新賽道上“直線沖刺”,創新實施“電商+產業”發展模式,利用手機直播小屏幕打開黑木耳營銷大市場,讓黑木耳與消費者成功實現“線上”對接。雞冠鄉自營電商直播間招募4名村民作為主播,重點打造“大北溝村供銷社”“大北溝村合作社”等具有鄉土特色的抖音賬號,以“直播+短視頻”方式推廣黑木耳產品,講述產品背后的故事,塑造雞冠鄉黑木耳品牌形象。目前,兩個賬號擁有粉絲9.8萬人,單場直播最高在線人數4000多人,單場銷售黑木耳產品金額最高近23萬元。
記者了解到,雞冠鄉建立的直播基地還配套建有宿舍、食堂和黑木耳倉儲中心,未來計劃打造成面向全國的黑木耳溯源直播基地,進一步擴大雞冠鄉黑木耳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黑木耳雖小,背后卻是大產業,我們正在努力向優質產品要高效價值,實現全民參與、全民增收。” 雞冠鄉黨委書記柳林表示。
從小而弱到大而強,從深山珍寶到網紅產品,從單一增收到全民致富,雞冠鄉黑木耳產業實現了華麗蛻變,初步形成集菌種培育、菌包生產、基地建設、產品加工、市場銷售、廢棄菌包回收利用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實現了產業發展綠色無污染,小小的黑木耳成為鄉鎮經濟增長的“金鑰匙”和鄉村振興的“助推劑”。
王佳寧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