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童夢潤沃土
六月的安圖,風裹著粽葉清香,云藏著童真笑語。
在端午與“六一”的雙節交織中,這座山水小城用民俗的煙火氣、關愛的暖心事與文化的傳承力,編織出一幅溫馨動人的節慶畫卷。
在朝鮮族村落里“粽”情端午
在松江鎮松花朝鮮族民俗村,端午節的儀式感藏在指尖翻卷的粽葉里。
朝鮮族村民身著鮮麗的民族服飾,圍坐成圈,將糯米與紅豆、蜜棗的香甜裹進翠綠的粽葉里,三角粽、枕頭粽、尖頭粽如藝術品般誕生。已經在這里旅居了十幾天的外地游客們被這熱鬧的氛圍感染,紛紛加入包粽隊伍,指尖的生疏帶來的卻是滿滿的快樂。艾蒿餅的制作現場變成了一場“美食大作戰”:木杵起起落落間,一把把艾蒿被搗碎出汁,清香漫溢;混合著艾蒿汁的大米粉在大家的合力揉、搓、捶、捏各種招式之下,變成一個個光滑的面團,隨后再蒸好、切片,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艾蒿餅便火熱出爐。村民與游客圍坐共享,舌尖是自然的饋贈,耳畔是朝鮮族民謠的淺唱,端午的煙火氣在民俗交融中充盈著治愈的力量。
特殊兒童的“奇幻之旅”
當端午的艾香飄向校園,安圖縣的“六一”綻放出溫暖光芒。
在安圖語言障礙訓練中心,一場名為“攜手六一 融合親子”的運動會在上演。國旗入場式中,孩子們挺直小小的脊梁,目光追著國旗閃爍;詩朗誦時,他們用略顯生澀卻無比認真的語調,訴說著對世界的理解和期待;親子游戲環節,套圈投球的歡呼、彈力貼紙的嬉鬧、套圈大挑戰的刺激,讓這里化作歡樂的海洋。愛心企業——延邊農心礦泉飲料有限公司捐贈的滿載文具與食品的大禮包,讓孩子們充滿驚喜。這場專為特殊兒童定制的溫暖活動,讓平等與關愛的陽光照亮了每一個稚嫩的夢想。
社區香囊里的“文化密碼”
在九龍街道迎月社區,端午的文化基因在一針一線中傳承和綿延。
“端午習俗知多少”問答環節,孩子們踮著腳搶答、銀發老人笑著補充……在隨后的香囊制作課上,志愿者攤開彩綢、艾草、薄荷,耐心講解“香囊里藏著古人的防疫智慧”。孩子們捏著繡針,歪著頭將艾草填入香囊,有的繡上“平安”二字,有的畫上卡通圖案,當形態各異的香囊在掌心成型,一個小女孩舉著香囊興奮地說:“原來端午不是粽子節,是會‘飄香’的歷史課!”親子家庭的笑聲與艾草的藥香交織,千年民俗在現代社區里完成了一次溫柔的“跨時空對話”。
從朝鮮族村落的民俗盛宴,到特殊兒童的暖心“六一”,再到社區里的文化傳承,安圖縣用多元的節慶活動,詮釋著傳統與現代的共生、趣味與文化的共鳴。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葛 威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