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縣多舉措推進保護性耕作
春耕時節,在汪清縣汪清鎮保護性耕作現場,農技專家們正忙碌地為農戶開展保護性耕作播種的專業技術指導。保護性耕作在農業生產中的優勢正日益凸顯,成為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據汪清鎮農機站站長范聿昕介紹,保護性耕作益處很多,不僅能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有效抑制雜草生長,還可降低農機作業燃油消耗30%以上,實現“節本增效、固碳減排”雙贏。今年,汪清鎮重點推廣“秸稈覆蓋+免耕播種”模式開展保護性耕作,旨在減少土壤風蝕和水蝕,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為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奠定堅實基礎。
為廣泛動員農戶和合作社參與保護性耕作,汪清縣農業農村局一方面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差異化補助項目,用政策紅利激發各方積極性;另一方面開展“一對一”技術幫扶,為農戶提供貼身技術支持。汪清鎮種植大戶張小偉告訴記者:“去年試行免耕播種,種地成本節省了,玉米畝產還增加了10%。今年,我家所有土地都采用這項技術。”在“政策扶持,技術指導”雙輪驅動下,今年汪清鎮保護性耕作作業戶顯著增多,預計實施面積突破4000畝。
今年,汪清縣從全鏈條精細化管理出發,多維度賦能保護性耕作。汪清縣農機管理總站組建專業攻堅團隊,歷時半個月深入各個鄉鎮,對335臺(套)保護性耕作作業機械開展遠程電子監控檢測系統安裝督導工作。通過“設備調試——運行測試——備案登記”閉環管理,實現監測設備全域覆蓋、精準運行,為保護性耕作規范化、科學化推進構建起堅實的數據支撐體系。同時,構建“線上云端監測+線下實地督導”雙軌并行工作機制:線上依托遠程電子監測系統,安排專人實時監測作業數據,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精準識別異常作業行為;線下技術骨干團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80余次現場督導,從播種深度、秸稈覆蓋度等細節嚴格把控作業質量。截至目前,全縣完成保護性耕作作業面積12.6萬畝,作業效率與質量顯著提升。
此外,汪清縣強化協同監管機制,嚴格壓實第三方監測機構主體責任,通過定期巡檢、技術培訓、數據核驗等方式,確保遠程監測系統穩定運行,保障數據真實可靠,為項目驗收、政策補貼的精準發放提供有力保障。
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為汪清縣保護性耕作提質增效注入強勁動力,有力推動糧食穩產增產,同時也為生態環境保護作出積極貢獻。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 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