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雷鋒”詮釋“勞動最光榮”
5月1日清晨,天色微明,琿春市新安街道長城社區74歲的退役老兵臧傳勝扛起工具箱,邁出家門。這位1952年出生的老人,以一雙布滿老繭的手,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獻,在節日中書寫著“勞動最光榮”的生動篇章。
7時許,臧傳勝帶著自備的扳手、螺絲刀等工具,在社區樓棟間忙碌穿梭。來到健身器材區,他俯身蹲下,仔細檢查器材螺絲,但凡發現松動,便立刻動手擰緊。“這些器材每天使用的人多,安全是頭等大事,絲毫馬虎不得。”他邊擦拭額頭汗珠,邊認真地說道。十年來,他累計義務維修公共設施300余次,磨制刀具、農具等500余件,被居民們親切地稱作“流動維修站”。
上午9時,結束維修工作的臧傳勝匆匆返家,取出提前寫就、墨香猶存的書法條幅“夕陽映匠心”,敲響退休干部金松資的家門。金奶奶接過作品,眼角泛起感動的淚花:“老臧的字里,滿滿都是真情。”身為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臧傳勝始終秉持“書法唯有扎根群眾,方具生命力”的理念。
臨近中午,社區便民通知欄前,又出現了臧傳勝的身影。他手持粉筆,一筆一劃工整地書寫當天天氣預報、失物招領信息,還特意添上一行醒目標語“勞動最光榮”。居民們紛紛感慨:“老臧寫的字有人情味,比冷冰冰的打印體暖心得多。”
盡管身為社區低保戶,臧傳勝始終嚴守“不取分毫報酬、不占集體便宜、不求任何回報”的“三不”原則。面對“新時代銀發雷鋒”的贊譽,他只是擺擺手,淡然一笑:“我不過是個普通勞動者。”如今,受他的感染,多名老年人自發加入“銀齡志愿服務隊”,攜手守護社區的和諧安寧。
夕陽西下,臧傳勝收拾好工具,步伐緩慢卻堅定地朝家走去。樓宇間,晚霞映照出他略顯佝僂卻堅毅的背影,恰似他筆下所書:“真正的光榮,永遠在行動的路上。”這位古稀老兵,用一生堅守深刻詮釋:勞動精神,從未因歲月流逝而褪色。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昕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