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圖縣“玩轉”“非遺+” 非遺“跨界”與“混搭”,碰撞發展新火花
當朝鮮族傳統服飾遇上現代旅拍,當朝鮮族傳統米糕、米酒在景區和商店里供不應求,當農樂舞、象帽舞在直播鏡頭前大放異彩、“吸粉”無數……古老的非遺文化正以日益多變的方式,融入安圖人的日常生活。
安圖,積淀長白山文化底蘊、匯聚朝鮮族民俗風情,孕育了多元融合、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截至目前,安圖縣共獲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62項,已獲批的各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共有50名。
近年來,安圖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聚焦非遺傳承發展,大力實施“非遺+”創新工程,讓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古老非遺在“跨界”中破局、于“混搭”中新生,與鄉村振興、文旅產業等碰撞出了發展新火花。
眼下,春光正好,褪去一身“銀裝”的安圖縣二道白河鎮奶頭山村悄然煥新,在微微泛黃的新綠中顯現出古樸迷人的輪廓。民俗體驗館里,一項項沉浸式非遺文化體驗項目散發著獨特魅力,吸引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
“非遺+旅游”,文旅“融”出新風景。安圖縣以打造品牌文旅活動為抓手,將特色非遺資源融入鄉村旅游發展中,為外地游客走進安圖、認識安圖、了解安圖提供了新“窗口” ,孕育出越來越多非遺新業態、新模式和消費新方式。在每一個旅游旺季,走進長白山雪嶺、長白山百花谷朝鮮族古村落、奶頭山村等熱門景區,冰雪嘉年華、非遺進景區等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文旅活動都熱力十足;“朝鮮族農樂舞”等傳統舞蹈展演,“安圖隋氏鐵制品制作技藝”“張氏傳統皮具制作技藝”“長白山湯氏剪紙”等傳統技藝創作出的手工藝品和非遺文創產品十分暢銷;“朝鮮族鶴舞”“朝鮮族拔草龍”等非遺代表性項目展示活動引得無數掌聲與喝彩……據統計,安圖縣每年開展非遺展示和體驗活動30余場,游客們體驗非遺技藝、探尋非遺味道、觀看非遺展演,讓安圖因非遺而多彩、因非遺而揚名。
“非遺+節慶”打造民俗盛宴,也是安圖縣的“拿手好戲”。每逢春節、元宵節、國慶節等重大節假日,安圖縣在各鄉鎮和旅游景區持續、廣泛地開展系列文化活動,通過場景化、年輕化的表達方式,逐漸實現了從“品牌活動”到“文旅IP”的轉型。
“非遺+數字”為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沉浸體驗,也讓非遺踏上了廣泛傳播的“快車道”。近年來,安圖縣持續推進數字文化建設,積極拓展非遺線上宣傳體驗路徑,非遺文化從靜態展示走向動態敘事,創造了強交互的非遺體驗,讓觀眾百看不厭、驚喜不斷。
“非遺+教育”讓傳承不“斷更”,凝聚起更深層次的文化認同。為構建“專業傳承+校園普及”雙軌培養體系,安圖縣文化館利用優質的文化設施和教師資源,每年為基層文藝骨干、民間團體、中小學生進行非遺代表性項目培訓,持續加強廣大群眾的非遺保護意識。積極推進“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安圖縣東風學校、第三小學、職業教育中心等學校組織開展“伽倻琴藝術”“朝鮮族打擊樂”“安圖隋氏鐵制品制作技藝”等培訓活動,積極推動非遺人才梯隊建設,培養接續不斷的“守藝人”。
“非遺+”,讓這場“跨界”與“混搭”的創新實踐激活了流淌在安圖山川血脈中的文化基因,也讓沉睡的文化遺產變身“活態資產”,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