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縣人民法院創新構建多元解紛機制,推動縣域矛盾糾紛化解取得顯著成效——?“法院+N”繪就社會治理新“楓”景
近年來,汪清縣人民法院緊緊圍繞“一站式、集約化、專業化”多元解紛目標,積極探索實踐,深度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構建“法院 + N”綜治聯動新機制,不斷豐富新時代“楓橋經驗”內涵,推動縣域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取得顯著成效。
整合資源 筑牢“一站式”解紛機制
汪清縣人民法院將“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選派精英訴訟服務團隊入駐縣綜治中心。按照1:1:1標準,由經驗豐富的法官、書記員、調解員組建團隊,在綜治中心設立訴訟服務窗口與速裁快審法庭,將訴前調解、立案服務、法律咨詢等功能整合至訴訟服務窗口,構建起“訴前調解、立案、速裁快審”一體化的“一站式”解紛體系。
為實現案件高效分流,汪清縣人民法院依據案件事實、法律適用和社會影響等因素,制定清晰明確的分流標準。事實清晰、爭議不大的案件,快速進入調解程序,調解成功即予以司法確認;調解不成則及時轉入訴訟程序,由法官開展速裁快審。疑難復雜案件立案后移送至法院訴訟服務中心進行精細化審理。
同時,汪清縣人民法院依托綜治中心平臺,與60家基層單位、123家特邀調解組織及各村屯(社區)人民調解組織實現訴調對接,采用“訴前調解 + 司法確認”方式實質性化解糾紛,打造“社會調解優先、法院訴訟斷后”的遞進式矛盾糾紛分層過濾體系。面對復雜矛盾,及時啟動聯調工作機制,合力打造“一站式”服務模式,切實做到讓群眾“只跑一次、只進一門”。
協同聯動 打造“集約化”解紛模式
汪清縣人民法院充分運用“府院聯動”機制,聯合行業調解與專業調解力量,通過聯席會議、工作協調會議等形式,構建“法院+工商聯+總工會+N”的矛盾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模式。建立健全聯絡機制,與聯動單位實現當事人信息互通共享,并定期開展案例分享、交流研討活動,提升行業調解能力。
汪清縣人民法院積極創建25個“無訴社區”“無訴村屯”試點。依托“法官惠客室”“法官議事堂”平臺,借助樓棟長、網格員、“法律明白人”隊伍以及法治副書記、網格干警的力量,通過社區走訪排查、法官社區坐班等方式,對社區內矛盾糾紛進行“一站式”“一攬子”調處。
此外,汪清縣人民法院依托“人民調解平臺”“移動微法院”等智慧法院應用,打破時空限制,方便當事人進行網上立案、在線調解等訴訟活動。充分發揮“E 聯辦”平臺效能,將協查觸角延伸至基層站所。該平臺覆蓋全縣8鎮1鄉3街道及32家成員單位,法院向相關單位發送信息協查請求,各聯動單位及時反饋,實現信息實時共享。自平臺應用以來,每案查控時間節省5小時以上,工作效率提升50%以上,工作成本下降70%以上。
優化保障 鍛造“專業化”解紛隊伍
汪清縣人民法院圍繞調解技能、司法心理學、法律業務知識等內容,定期組織法官、書記員、調解員開展專業培訓,通過調解員“老帶新”模式,促進法院干警技能提升與能力互補。
汪清縣人民法院與各調解組織和聯動部門共同制定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工作流程和規范,明確流轉及訴訟對接程序和時限,強化訴調統籌銜接。通過建立調解工作群,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交流方式,為各調解組織提供法律幫助和司法支持,持續提升縣域調解隊伍的業務素質與服務水平。
為確保調解工作公正、規范,汪清縣人民法院設立專門監督小組,定期對調解程序、人員公正性、法律適用等方面進行審查監督。在汪清縣綜治中心設置意見箱,鼓勵當事人提出意見建議。汪清縣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反饋,持續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和實體化運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