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市東盛涌鎮以精神文明建設為鄉村振興賦能——文明涵底色 鄉村沐新風
走進龍井市東盛涌鎮,整潔的村道蜿蜒舒展、白墻黛瓦的朝鮮族民居錯落分布、文化廣場上歡歌笑語不斷,呈現一幅文明和諧的鄉村振興畫卷。近年來,東盛涌鎮錨定“生態立鎮、旅游興鎮、民生惠鎮、產業富鎮”發展目標,通過強化理論引領、深化文明實踐、推動產業融合、優化生態治理等舉措,走出了一條精神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的特色發展之路。
“黨的政策好,我們的生活更有奔頭了!”在東盛涌鎮龍山村,一場關于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田間宣講會,讓村民金阿邁連連稱贊。為打通理論傳播“最后一公里”,東盛涌鎮積極構建“線下+線上”立體宣講矩陣,組建由黨員干部、百姓名嘴、巾幗志愿者等力量構成的宣講隊伍,通過雙語宣講、炕頭式宣講、田間地頭宣講和網上云端課堂等形式,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截至目前,該鎮已累計開展宣講210場,覆蓋群眾近5000人次,有效激發了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文明實踐樹新風,涵養文明鄉風。東盛涌鎮以“孝道之鄉”建設為抓手,組建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敬老助老、文化惠民等活動,為老年群體辦實事、做好事,讓敬老、愛老、助老蔚然成風。目前該鎮共開展志愿服務200余次,服務群眾超7500人次。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機制,創建一個陣地、兩個隊伍、三項舉措的“123”工作法,通過廣泛宣傳、黨員引領以及鄉村基層治理等方式,引導廣大群眾更新婚喪觀念,破除不良風氣,助推鄉風文明治理取得實效。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東盛涌鎮緊扣“黨支部引領、合作社運營、群眾共參與”工作方針,充分發揮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優勢,帶動農戶發展鮮食玉米、蘋果梨、延邊黃牛養殖等特色農業產業,持續鞏固提升傳統產業、壯大優勢產業、做優特色產業。依托“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戰略,精心打造良田百世運動假日景區、蘑菇小鎮、犇福牧場等文旅項目,形成“農旅互促、多元發展”的新格局。
為打造宜居鄉村,東盛涌鎮嚴格落實“鎮干部包村、村兩委干部包片、網格員包戶”責任制,大力實施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建成6個示范村、3個生態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廣泛開展“身邊好人”“最美家庭”“干凈人家”評比活動,將文明實踐與“愛心便利店”積分制管理有機融合,以“小積分”兌換“大文明”,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讓文明之風吹遍鄉村每個角落。
如今的東盛涌鎮,鄉村風景美麗如畫、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百姓生活蒸蒸日上,正以昂揚的姿態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愛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