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市將新建1000個充電樁
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政策的扶持,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然而,部分三四線城市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卻未能跟上車輛增長的步伐,許多新能源車主面臨“充電難”的問題。近日,記者走訪調查發現,面對新能源車主的“充電之痛”,龍井市正在通過政企合作模式破解基礎設施困局。
新能源汽車優勢顯著
銷量持續攀升
新能源汽車憑借環保、節能、低使用成本等優勢,近年來迅速成為消費者購車的熱門選擇。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年初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雙雙超過31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突破1200萬輛,創歷史新高。專家預計,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600萬輛左右。
“電車每公里成本不到油車的三分之一,還有補貼政策,對于工薪階層來說十分劃算。”家住延吉市、在龍井市上班的姜女士表示,近幾年購買新能源車不僅減免購置稅,還有地方補貼、“以舊換新”等政策,于是,在兩年前,她果斷購入一輛油電混動的新能源車,平時在自家車庫充電,日常通勤成本大幅度降低。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新能源汽車不僅受到私家車車主的青睞,城市公交車、政務公務車、出租車等公共領域車輛也紛紛加入電動化行列。龍井市公安交通警察大隊車輛管理中隊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全市新能源小型汽車注冊登記和轉入登記數量為300余輛。然而,隨著新能源車數量的增加,充電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逐漸凸顯。
充電設施缺口大
車主遭遇“充電焦慮”
新能源車市場蓬勃發展,充電樁建設速度滯后,尤其是在城市核心區和老舊小區,“充電難”的問題尤為突出。
“我是去城郊充電,又遠又浪費時間。”車主劉先生告訴記者,他居住在老舊小區,因電力容量不足、停車位緊張等原因,沒有條件安裝充電樁,平日里只能在閑暇時間去城郊充電站充電。邵先生與劉先生有著同樣的困擾,因為沒有固定車位和車庫,小區物業不讓業主安裝充電樁,外出充電不僅費用高,路途還遠。“家附近也有充電樁,但數量太少,有時候根本排不上號。”邵先生表示。
記者通過高德地圖軟件查找,發現龍井市共顯示5處公共充電樁,市區內有兩處,數量加起來有4個。以龍井市政府為中心坐標,距離兩處充電站的距離分別為1.4公里、1.3公里;城郊有2處,距離市區分別為3.1公里、5.5公里;下轄鄉鎮只有白金邊境派出所附近有1處。
記者隨機來到一個位于市區冷庫院內的充電站,發現院內共有3個充電設備,價格為1.5元/度。“冬天,晚上7點前可以來充電;夏天則是晚上10點前,車也可以晚上停放在院里充電。”充電站的工作人員介紹。
據了解,龍井城區內老舊小區居多,電網負荷脆弱,若多個充電樁同時充電,會對電網造成沖擊。加之電路改造成本大、物業積極性低、責任風險難以明確,讓充電樁安裝成了“燙手的山芋”。此外,部分企業將為數不多的充電樁設置在地段偏遠、人流少的區域,充電樁實際利用率偏低,存在快充不夠快、慢充不夠廣、布局不夠精的問題。
政府加速布局
將新建1000個充電樁
為此,記者咨詢了龍井市多個部門,最終在市住建局獲知了好消息。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有效緩解新能源汽車充電難題,該局于今年引進中保國盛(吉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該公司投入5000萬元資金建設1000個充電樁,重點覆蓋居民區、商業區、景區和交通樞紐等地。
市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充電樁的安裝投資大、回報周期長、安裝限制條件多,不僅需要合適的地理位置,對技術和配套設施的要求也很嚴格。此次,該局成功引進中保國盛(龍井)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的換電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旨在打造高效、便捷、綠色的充換電基礎設施體系。
中保國盛(吉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韓冰介紹,新規劃的充電樁將優先滿足充電需求密集區域,如主干道、居民區、酒店、商場、醫院、景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場、重點鄉村等,快、慢充相交叉分布,實現直徑500米內就能找到充電樁。同時,企業還將根據G331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建設情況,在沿線建設充電樁,方便邊境鄉鎮居民和游客充電出行。市住建局將聯合電力、交通、文廣旅等部門,建立協同推進機制,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布局建設,助力新能源車主實現“便捷充電、無憂出行”。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許艷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