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農技部門為水稻種植提供科學指導
當前,正值水稻育苗的關鍵時期。為確保春耕生產順利推進,進一步提升水稻產量與質量,我州農技部門緊密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精心制定并發布詳細的水稻種植技術指導意見,為廣大農戶提供科學、有效的技術支撐。
在苗床土的選擇上,我州農技專家建議優先選用疏松、透氣性良好且保水保肥能力較強的壤土或砂壤土。應避免使用黏性過重或沙性過強的土壤,以防對秧苗根系發育產生不利影響。山皮土、旱田土等有機質含量高、無除草劑殘留且草籽較少的土壤是較為理想的選擇。通常情況下,每百平米苗床需準備約3立方米的苗床土。
選種及種子處理環節同樣不容忽視。農戶應挑選熟期適宜、高產穩產且具備較強抗逆性的品種,可參考《吉林省2025年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進行選擇。播種前,需認真做好曬種、包衣、浸種和催芽等工作。浸種前,將種子在育苗棚內晾曬2至3天,有助于增強種子活力。浸種時,可選用咪鮮胺等藥劑,并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避免影響出芽率;也可采用種衣劑或生物菌劑進行拌種。浸種后的種子需置于30至32℃的濕潤環境中催芽,待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播種時機的把握至關重要。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在5℃時,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開展播種工作,同時提倡稀播育壯秧。在采用缽盤育秧與機械插秧技術時,平盤機插苗每盤播種量宜控制在80至100克,缽型毯狀苗每盤為70至90克,拋秧盤每穴應保證有3至5粒種子。
苗床的水分與溫度管理對秧苗的健康生長起著決定性作用。澆透底水后,在2葉期前應盡量減少澆水次數。若出現早晚葉尖不吐水等缺水現象,應在清晨或傍晚一次性澆足水分,但需避免大水漫灌以及使用冷水澆苗,并及時進行通風煉苗。在插秧前2至3天,應保持秧苗根部偏干;若秧苗盤根狀況不佳,可在插秧前4至5天沖施促生根調節劑。在溫度管理方面,出苗前后棚內溫度應控制在30至32℃,1葉1心期為25至30℃,2葉1心期保持在20至25℃。在2葉1心至移栽期,需依據苗情和天氣等因素靈活調整通風,合理控制棚內溫度。若遇0℃以下低溫,要及時覆蓋無紡布等地膜,做好保溫防凍工作。
我州農技部門呼吁廣大農戶,嚴格按照指導意見,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科學開展水稻種植,為今年農業生產取得良好收成奠定堅實基礎。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牛澤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