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村屯煥新顏 興邊富民繪新篇
按照延邊州全域美麗鄉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州興邊富民促進局組織邊境村開展“全域美麗鄉村建設暨邊境村清理越冬垃圾春季環境衛生整治月”活動。隨著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深入推進,龍井市位于邊境線附近的多個村屯迎來嶄新面貌。
在G331國道沿線,一幅邊境鄉村的“變形記”正在龍井市開山屯鎮生動上演。開山屯鎮以“八拆”為突破口,讓4個社區和5個行政村的顏值實現“三級跳”。通過粉刷墻壁、拆除破舊房屋、清理垃圾等一系列舉措,村容村貌顯著提升,村民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這一變化離不開州興邊富民促進局的號召和當地村民、大學生志愿者的共同努力。
走進開山屯鎮子洞村、光昭村、船口村,原本斑駁的墻面如今披上了潔白的“新衣”,部分墻上還繪有民族團結、鄉村振興等主題的宣傳畫,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村內長期閑置的破舊房屋、殘垣斷壁被逐一拆除,既消除了安全隱患,也騰出了更多的公共空間,部分區域還被改造成小菜園或休閑廣場,進一步美化了村莊環境。“以前,村里有些房子沒人住也沒人收拾,地里雜草叢生,看著很不舒服。現在清理干凈了,路也寬了,住著更舒心了。”船口村村民郭建山笑著說。
在此次環境整治行動中,除了村民自發參與外,大學生志愿者和穩邊固邊公益崗位成員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志愿者們深入村屯,協助清理垃圾、搬運雜物,并向村民宣傳環保知識,引導大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穩邊固邊公益崗位的成員則承擔了更多持續性工作,如日常保潔、綠化維護等?!斑@份工作讓我能為村里做點事,心里特別踏實?!币晃还鎹徫怀蓡T表示。
開山屯鎮黨委書記樸東官介紹,在3月以來的7輪集中整治中,該鎮創新采用“專業隊伍+公益崗位+村民自治”模式,200余車次專業設備“啃”下76處危房“硬骨頭”,42處河道沙石堆變身生態護坡,打造1500平方米彩繪墻面;“穩邊固邊”公益崗成員常態化巡查,確保400余米新修圍墻不再變成“殘垣”。為確保環境整治成果長效化,當地建立了“村規民約+公益崗位+村民自治”的管理模式,鼓勵村民互相監督,共同維護美好家園。下一步,各村屯還將結合興邊富民行動,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讓環境改善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邊境環境整治不是簡單的“大掃除”,而是要以生態為基、文化為魂、產業為脈,“綠美邊境”的含金量正不斷提升,如今的龍井市邊境村,正以干凈整潔、文明和諧的新姿態,展現著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陳坤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