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膜經濟成安圖農民增收新引擎
安圖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產業,使棚膜經濟成為村民增收新引擎。
眼下春光正好,走進松江鎮文昌村榆黃蘑溫室大棚,層層疊疊的菌包上,一朵朵榆黃蘑猶如一把把金色小傘,緊緊地擠靠在一起,長勢喜人。“3棟大棚一共有3萬多個菌包,現在正是高價期,每公斤批發價10元至12元,收入很可觀。”大棚負責人徐洪琴說。
為實現土地高效利用,2016年,文昌村建設5棟現代化溫室大棚,打破季節與氣候對傳統種植的限制,為農作物生產爭取了更多時間。2019年起,文昌村開始嘗試種植菌類,為村集體和村民帶來了收益。今年,文昌村3棟大棚種植榆黃蘑、2棟大棚種植平菇,預計每棟大棚收入6萬余元。頭茬榆黃蘑現已進入豐產期,村民正分批采摘,實現榆黃蘑錯峰上市。
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助推吉林省“百萬畝棚室建設工程”,安圖縣各鄉鎮深挖土地與氣候資源潛力,將棚膜經濟作為促進農民增收、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以及保障和豐富城鄉居民“菜籃子”的重要抓手,使其逐步發展成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亮點。截至目前,安圖縣有在田生產標準化種植大棚960棟、超7公頃,種植涵蓋山野菜、果蔬、食用菌等多種農特產品,棚膜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