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出庫“奔”良田——我州備春耕生產工作見聞
早春三月,延邊大地乍暖還寒,但“蟄伏”了一冬的農機已紛紛“出庫”,保養、檢修、加油、升級,為即將到來的春耕生產做準備。
3月7日,十幾臺拖拉機、旋耕機在和龍市來發農機配件商店門前排列得整整齊齊,空氣中彌漫著機油與鐵銹混合的獨特氣息,店主劉鶴正忙著蹲在一臺紅色拖拉機旁拆卸齒輪箱。“這臺機器的變速箱有異響,得趕緊把磨損的齒輪換掉。”劉鶴說。
連日來,類似的忙碌場景在全州廣大鄉鎮村屯隨處可見。
“這個鎮壓輪的角度再調低5度,覆土效果會更好。”在和龍市龍城鎮合新村,州農機管理技術總站站長楊占鋒正幫村民崔榮檢查一臺剛調試好的播種機,金屬碰撞聲和電動扳手的嗡鳴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備春耕生產的樂章。
在龍井市東盛涌鎮龍山村,種糧大戶王立臣家的庫房里停放著20多臺套農機。王立臣正帶著技術員對免耕播種機進行細致保養。“去年秋收后,這些機械就入庫保養過了。春耕前還得再檢查一遍,確保春耕開始后不發生故障、不耽誤農時。”在倉庫的角落,成箱的播種盤、開溝器堆成了小山,這是王立臣提前儲備的價值50萬元的農機零配件,為今年春耕做好充分準備。
在敦化市紅石鄉,一輛掛有“春耕保供綠色通道”標識的中石油流動加油車,正在給農戶們配送柴油。農民王培樹感慨地說:“往年這時候,我們要開著拖拉機去20公里外的加油站加油。現在好了,油直接送到了家門口。”據了解,今春,這樣的流動加油車覆蓋了全州36個偏遠鄉鎮,為農民提供了極大的生產便利。
在延吉市朝陽川鎮,農機檢修小分隊正在逐戶走訪。技術人員發現農民丁學祥家的旋耕機刀片磨損嚴重,立即從工具包里掏出游標卡尺進行測量:“刀片厚度只剩1.8毫米了,涉及作業安全,必須更換。”在征得丁學祥的同意后,他從工程車里取出新刀片進行安裝調試。據了解,這樣的流動服務隊在我州有40多支,他們由各級農機管理部門派出,分布在各鄉鎮村屯,為農戶們提供及時、專業的服務。
在和龍市南坪鎮蘆果村,種糧大戶老李正試著操作新加裝在免耕播種機上的無人駕駛系統。“耕地在江邊,比較平坦開闊,適合自動耕種,所以就買了這個系統。”他告訴記者,今年春耕不僅有“鐵牛”挑大梁,還有“智慧牛”大展身手,省時省力省人工,種地越來越輕松。
3月1日,在龍井市老頭溝鎮的“一”“六”大集上,州農機管理技術總站設置的宣傳點吸引了趕集的農民。他們看到科技人員送科技下鄉,紛紛圍上來領取宣傳資料并咨詢相關業務。據州農機管理技術總站推廣科副科長玄愛善介紹,利用大集宣傳機械化保護性耕作只是農機培訓措施中的一項。自去年11月末開展冬春科技培訓以來,該站已通過線上和線下同時在各縣(市)進行了廣泛宣傳和推廣。
據楊占鋒介紹,今年以來,州農機部門利用多種媒介廣泛宣傳農機補貼、保護性耕作等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積極引導農民購買和應用先進適用的農機具和農機化新技術,并通過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和指導方式,廣泛開展新機具新技術培訓和示范推廣,指導廣大農民應用保護性耕作等農機化技術,努力提升農機科技應用水平。此外,他們還積極引導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等開展代耕、代種、代插等托管服務,提高農機具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積極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加強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預防和減少農機事故的發生,確保農機生產安全。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備春耕生產期間,州農機部門計劃儲備價值2億元以上的農機具及零配件,計劃檢修各類農機具18萬臺(件),送油下鄉4600噸,以滿足農民需求,保證農機化生產的順利進行。截至目前,全州已檢修農機具5萬多臺(件),送油1800多噸。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玉敏 牛澤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