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東村黨員干部和村民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談變化、說感受、話發展——幸福沃土繪振興
2月8日晚,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村部里暖意融融,近20名黨員干部和村民圍坐在大屏幕前,聚精會神地收看《新聞聯播》,認真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切身感受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群眾的親切關懷。
2015年7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光東村,他在田埂上、農家院、老村部等地留下了堅實的足跡,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振興發展的東風。如今,這個曾默默無聞的小村落,已蝶變為全國鄉村振興的標桿。村民們的笑容與稻田里的金色標語“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交相輝映,訴說著新時代邊疆鄉村的奮進故事。
《新聞聯播》中,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讓大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利用冰雪、自然風光、民族風情等特色資源發展旅游業’,這讓我對鄉村的未來更加充滿希望!”返鄉創業青年、吉林省銘睿文旅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麗娜表示,這幾年,光東村圍繞稻田做文章,打造了稻田火車、拖拉機農場、稻田咖啡廳、田間美食等旅游項目。通過多種鄉村研學課程體系,光東村成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國家級農耕文化實踐營地。以旅游引領、農業創新、科技賦能,三產聯動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使光東村生產的大米通過網絡平臺銷往全國各地。
“眼前的稻田還是過去的那片稻田,但通過我們十年來的努力,稻田已經擁有了更高的價值,能夠為村民帶來更高的收入。”談及變化,楊麗娜難掩激動之情,她告訴記者,如今,她的公司每年能為村集體分紅43萬元,并帶動更多村民創業、就業。
“聆聽總書記的講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國家對農村、對農民的重視。”收看完《新聞聯播》,光東村婦聯主席王丹丹十分激動,她細數光東村的變化。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光東村時提出,“要來個‘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如今,光東村家家戶戶用上了水沖式廁所、住進了新房子、通上了自來水、水泥路鋪到了家門口、安裝上了太陽能路燈。“現在我們村夏天有場地打門球,冬天有老年活動室可供娛樂,一點不比城里的生活差。”王丹丹道出了村民們的心聲。
“心潮澎湃,催人奮進!”光東村黨支部書記金憲激動地說,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曾視察光東村,并在回復村民的信中殷殷囑托要“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把日子過得更加紅火”。十年來,光東村整合土地資源,創辦大米加工廠,打出了自己的大米品牌,每年2000噸的產量供不應求;將綠色主導產業與休閑旅游農業、民族文化特色相融合,積極發展農業觀光、民族特色餐飲、農家樂等旅游項目,帶動村民就地就業,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2.4萬元;積極推動旱廁改造、基礎設施改造提升、村屯綠化美化亮化。
“總書記指出,‘著力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強和創新基層治理,提高文明鄉風建設水平,打造平安法治鄉村和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力。”金憲表示,下一步,光東村將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進一步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做好黨建+旅游,持續抓好研學、農旅等方面工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美化綠化亮化工作,抓住時代賦予的發展機遇,書寫新的亮麗答卷。
夜幕降臨,稻田旁“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的巨幅標語在太陽能路燈的映襯下熠熠生輝。光東村的故事,是邊疆鄉村以生態為基、文化為魂、創新為筆繪就的振興長卷,更是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東北黑土地上的生動實踐。十年蝶變,這里正以昂揚之姿,邁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棟輝 王昕瞳/文 陳延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