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旭:守護東邊道鐵路的“火眼”精兵
“前面那處凍害應該在9毫米左右,我們一會兒經過時,要重點檢查一下?!贝竽瓿跷?,在長白山腳下的原始森林深處,張光旭帶領著他的檢查小組,頂著陣陣寒風、推著軌檢小車,沿著白和線進行線路檢查作業。
今年28歲的張光旭是延吉工務段長白山線路車間檢查工區的工長。2022年剛來到這里時,面對復雜的線路設備檢查工作,他有些茫然?!皠e人能干的,我也一樣能干!”張光旭很快就下定決心,要在這里干出名堂來。他白天向干部和老師傅請教經驗,晚上則挑燈夜讀《修規》《單項作業指導書》,每天只睡5個小時。
經過努力,他現在已經對車間管內的91.238公里正線、26.866公里站線、72組道岔以及7.63公里專用線了如指掌。
“大家注意,今天氣溫低,檢查區段雪也厚,一定要小心慢行,保證安全?!睆埞庑竦穆曇粼诤L中顯得格外有力。他們負責檢查的渾白、白和2條鐵路線,是祖國最東邊的鐵路線,被人稱為“東邊道”。由于線路縱橫交錯在長白山下的林海間,冬季最低氣溫在零下30℃左右,線路設備始終被大雪覆蓋,作業條件異常艱苦。
一行人在原始森林中穿行,腳下的積雪沒過了腳踝,每一步都顯得格外沉重。張光旭推著軌檢小車,走在隊伍的最前面,腳凍麻了就邊走邊跺兩下,但他的眼睛卻始終沒有離開屏幕上的數據圖譜。
“張博文、高戰山,快來幫忙把前面線路上的積雪鏟一鏟!”張光旭喊道。兩人應聲而上,鏟雪開路。不一會兒,他們的額頭上便滲出了細密的汗珠,哈氣也很快在帽子上凝成了一層淡淡的冰霜。
檢查過程中,張光旭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狀況。每當發現波形異常時,他都會趴在鋼軌上觀察高低,或拿著道尺進行反復測量,并觀察著軌道的磨損情況。一旦發現病害,他會立即記錄下來,并拍照留存,以便后續維修工區的工友們進行處理。
“這段線路有輕微的高低不平順,需要記錄一下?!睆埞庑襁呎f邊在本子上認真地記錄著?!皬埞らL,你這眼睛可真‘毒’啊,這么小的病害都能發現!”工友佩服地對著張光旭豎起大拇指?!案晌覀冞@行,就得有雙‘火眼金睛’,不然怎么保證鐵路線的安全呢?”張光旭笑著說。
這雙“火眼金睛”來自于他對工作的專注和堅守。張光旭的家在離單位330公里外的吉林市永吉縣,每次回家都要先乘動車后再坐長途客車,全程4個來小時。要是趕上夏季防洪值班、冬季降雪預警和春檢、秋檢,連續兩三周回不了家是常事。上班6年來,他始終與家人聚少離多,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一到春節,我們的工作更忙了,壓力也更大,我們要用心檢查養護好每一米鐵道線,保證每一趟列車、每一位旅客的安全!”張光旭說。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陳坤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