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果同享,共奔富裕之路——延邊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報道之興邊富民篇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一個民族都不能少。”這生動體現了人民領袖深厚的人民情懷,催人奮進、令人鼓舞,為做好民族地區發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更為延邊各族人民攜手譜寫“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華美樂章提供了前進動力。
各民族經濟相依,是中華民族構建統一經濟體的強大力量。我國疆域遼闊,各地區資源稟賦各有特點,經濟互補性強、依存度高。各民族始終保持互通有無、互利共贏的經濟聯系,有力增強了國家整體實力,促進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展。歷史充分證明,各地區各民族只有不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強經濟交流合作,才能更好推動國家經濟繁榮、更好實現自身經濟發展。
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總開關”。多年來,我州堅持以興邊富民為支撐,著力推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為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升級版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興產業聚人氣,打造千里邊關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202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上強調,“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加強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發展邊境旅游等產業,努力實現邊民富、邊關美、邊境穩、邊防固。”
我州堅持把鄉村振興發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堅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創新設立州興邊富民促進局,搶抓全國工商聯“民營企業進邊疆”“萬企興萬村”行動契機,加快推進G331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建設,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如何讓鄉村更興旺、更有吸引力?延邊用實際行動給出了亮眼的答案:特色產業鏈向農村延伸,因地制宜發展延邊大米、延邊黃牛、人參中藥材、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產業。如今,琿春市密江鄉解放村冷水魚基地、安圖縣二道白河鎮奶頭山村鄉村振興研學基地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在鄉村地區落地、開花、結果;琿春市敬信鎮防川村、龍井市三合鎮三合村、圖們市月晴鎮白龍村等旅游精品村,成了外地游客的“詩與遠方”。
在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村民家中室內衛生間、水沖式廁所一應俱全,村民日常如廁十分方便。“村里越來越干凈,村民收入越來越高,人氣越來越旺了!”村民金鐘日感慨地說。光東村作為我州鄉村治理的典范,村民們的幸福生活成為全州鄉村高質量發展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我州著力改善農村發展環境,著力集聚鄉村人氣,以“千村示范”“百村提升”“干凈人家”創建為載體,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生活設施短板,認真做好公益性崗位招募、高校畢業生支邊以及外來人員落戶等工作,讓鄉村成為本地人“回得來”和外地人“留得住”的安居之所。
如今,一個個宜居宜業的村屯正在蝶變;一幅幅黨建強、產業興、環境美、生活好、邊疆穩的美麗畫卷正在延邊徐徐展開。
提速度增效益,打通穩得住能致富的幸福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加強邊疆地區建設,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
多年來,我州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要任務,正確把握“管肚子”和“管腦袋”的關系,聚精會神抓發展,全力以赴拼經濟,深入實施興邊富民工程,找準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促進共同富裕的切入點、結合點、發力點,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不斷滿足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我州堅持把解決經濟動力活力問題作為主攻方向,準確把握延邊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立足資源稟賦、發展條件、比較優勢,全力以赴抓項目興產業,千方百計提速度增效益。
——堅持項目為王不動搖。集中力量推進延吉機場遷建、和龍明巖水利樞紐、G331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汪清至牡丹江高速、琿春至防川高速、長圖鐵路延吉站遷建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著力實施“山水蓄能三峽”工程、敦化嘉澤儲能電池、新天全釩液流儲能、延吉醫美小鎮等重大產業項目,以高質量項目支撐高質量發展。
——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按照“沿鏈謀劃、龍頭牽引、培育壯大、集群發展”的思路,改造升級煙草、能源礦產、紡織服裝、木制品加工等傳統產業,做大做強醫藥、旅游、民族食品、跨境電商等特色優勢產業,積極培育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生物制藥、新材料、醫美等“五新產業”,搶占新領域、制勝新賽道,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打造具有延邊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促進更高水平的開放發展。持續完善琿春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延吉——長白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等“國字號”平臺承載功能;加速省級開發區產業集聚和創新發展,構建布局合理、錯位發展、功能協調的開放發展新格局;加強與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地區的戰略對接;深化與東北亞各國的交流合作,推動全州對外貿易大進大出、量質齊升。
一條條務實的改革之策,一項項有力的攻堅之舉,為延邊各族群眾打通了一條穩得住、能致富的幸福之路。
惠民生增福祉,不斷滿足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鮮明指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辦順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實事,不斷滿足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牢記殷切囑托,不負人民期望。我州堅持把解決各族群眾民生問題作為重要任務,鍥而不舍惠民生增福祉,讓群眾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
11月的延吉,秋韻如詩,滿眼盡是斑斕的色彩與寧靜的生態之美。行走在延吉的大街小巷,一處處多姿多彩的“口袋公園”見縫插針地呈現在市民面前,成為鬧市中市民健身休閑、娛樂活動的好場所。
近年來,我州大力開展“綠美延吉”行動,圍繞打造“兩廊牽引、節點支撐、綠網環繞、游園密布”的空間布局,一體推進道路綠化、景觀綠化、沿河綠化,實施“四大綠美工程”,打通“五條斷頭路”,打造“八個網紅打卡新地標”,努力把延吉市打造成為宜居宜業、精致精美、人見人愛之城。
“綠美延吉”行動是辦好民生實事的一個縮影。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我州深入實施六大民生提升行動,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努力把解決民生“難點”變成促進社會進步、增進民族團結的“支點”。扎實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加快城市供水、排水、燃氣、供熱等管道設施改造升級,新建改造各類市政管網、老舊小區,妥善化解“無籍房”問題。扎實推進“廁所革命”,結合全州供水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造完成農村廁所8.5萬戶。著力發展社會事業,“吉大高中延吉分校”掛牌招生,吉大一院敦化醫院、吉大三院安圖醫院掛牌成立,我州先后被授予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人民生活條件的顯著改善讓興邊富民行動動力更強、活力更足、質量更高。
我州忠實踐行“兩山”理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打造山青水綠天藍的美麗家園;堅持以東北虎豹保護為核心的生態功能定位,不斷優化瀕危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加快生態價值轉換,更好實現生態富民,讓各族群眾享有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續的生態福祉。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殷切期望。放眼延邊大地,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延邊各族人民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一家人”更好的日子在后頭!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