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紅氣象新——中省直媒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集中調研采訪團走進琿春
琿春,位于中俄朝三國交界處。這里,被譽為中國大陸第一縷陽光首照地;這里,有面朝大海的風光也有多元文化的風情;這里,更處處涌動著紅色血脈、發展浪潮。
10月29日,記者跟隨中省直媒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集中調研采訪團,走進琿春這座“寶藏”邊境小城,看各民族交融匯聚、多元一體的生動景象,見證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這片土地越鑄越牢。
登臨龍虎閣:在三國交界處感受交融與和美
一早從琿春市內出發,驅車一個多小時,調研采訪團來到了防川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龍虎閣體驗“一眼望三國”。
龍虎閣是防川景區的地標建筑,總高64.8米。站在觀景臺上瞭望,圖們江水滔滔浪涌、奔流入海,景色壯觀;看向兩側,朝鮮境內群山起伏,俄羅斯的濱海邊疆近在咫尺;極目更遠,蔚藍的日本海宛如一條絲帶飄浮天際——“雁鳴聞三國、虎嘯驚三疆,花開香三鄰、笑語傳三邦”的實感撲面而來。
觀景臺上,游人往來不斷,大家紛紛拿著手機、架著長槍短炮,占據有利位置拍攝。來自中國阿詩瑪的故鄉——云南石林的彝族撒尼人張志忠一行六人自駕來到琿春,在龍虎閣上登高望遠,感慨萬千。“遠方的貴賓,四方的朋友,我們不常聚,難有相見時。彝家有傳統,待客先用酒,彝鄉多美酒,美酒敬賓朋……”張志忠情不自禁放聲高歌,用《彝族敬酒歌》表達內心的欣喜、激動之情。“能在祖國東北邊疆看到這么壯觀的景象,真是不虛此行!”張志忠說,一路邊走邊看邊感受,延邊大地處處洋溢著的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濃厚氛圍,讓同樣來自民族地區的他深受感動、深感振奮。接下來的幾天,他會帶著這份感動繼續上路,在延邊尋找更多更美更幸福的景象。
“龍虎閣不僅是琿春的地理性地標建筑,更是在2024年被評為全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中心,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饼埢㈤w講解員陳帆介紹說,龍虎閣每年接待游客人數在100萬人左右,今年被評為研學中心后,進一步完善自身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切入點、結合點,努力講好琿春故事、延邊故事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增強研學的教育性、趣味性、吸引力,吸引了很多州內外的研學旅行團隊慕名前來。目前,龍虎閣已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重要平臺”、學習實踐的“重要渠道”、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陣地”。
探訪“東方第一村”:村民的幸福家園 游客的“詩和遠方”
澄澈的藍天與舒卷的白云交相映襯,古韻十足的朝鮮族傳統民居與古老的石磨、泥瓦稻草砌成的墻垣相得益彰……深秋的防川村美得如詩如畫,宛若世外桃源。
防川村位于琿春市敬信鎮,是我國唯一一個位于中俄朝三國交界處的朝鮮族村落,被譽為“東方第一村”。
近年來,防川村依托當地區位、資源、生態、人文等優勢,大力發展朝鮮族傳統民俗旅游產業,實現了農旅融合、農民共富,打造了我州興邊富民、互嵌交融、穩邊固邊的“琿春樣板”。
2017年,琿春市啟動防川“東方第一村”古村落改造項目,總投資2.61億元,建設傳統朝鮮族民居、防川花海等。2019年10月,該項目建成投入運營,采取“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讓防川村旅游接待能力和鄉村振興工作邁上新臺階。
記者在防川村組織委員宋佳的引導下,一路走、一路看,沉浸式感受游客眼中的“詩和遠方”。
中央廣場的“美食碼頭”上,建有16座水上燒烤樂園。廣場上每周舉行篝火晚會,各族游客在這里一邊品嘗特色美食,一邊欣賞民族歌舞,聯手譜寫著旅游促“三交”的歡快樂章。
民俗風情商業街上店鋪林立,人氣最旺的當屬東北亞國際商品城防川形象店。游客在村里就能買到進口家用電器、化妝品、保健品、食品等,且享受互貿免稅、進口商品折扣政策。
邊境咖啡廳,將延邊的咖啡熱潮從“城市標配”延伸到邊境鄉村,讓游客在旅游、購物之余,體驗到爆火“出圈兒”的延邊咖啡文化。
宋佳介紹說,“東方第一村”古村落項目建成后,前6年每年為村集體分紅20萬元,此后每隔6年增加20萬元,2024年,村集體分紅達到40萬元。
如今,日益火爆的防川村引來了大量游客,也讓不少曾外出謀生的村民返鄉創業、就業。省直機關事務管理局駐防川村第一書記喬海濤說,村民中有人經營家庭民宿,有人參與古村落民宿、餐飲等服務運營,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也有人靠著在圖們江上捕魚實現了增收致富……農文旅深度融合,讓這個邊境小村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東方第一村”。
據介紹,去年,防川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0.14萬元,人均年收入超過7萬元。今年以來,防川村共接待游客超過200萬人次,比去年全年增長20%。
走進吳大澂紀念廣場:“寸土寸心”照古今
認識一位名臣,重溫一段歷史,傳承一種精神。
吳大澂紀念廣場上,金黃的樹葉隨風飄落,陽光穿透樹葉的縫隙投下斑駁的光影,訴說著曾經的守土衛疆,也映照著今日的欣欣向榮。
在廣場正中央,一座由漢白玉和花崗巖砌成的“吳大澂收復國土紀念”牌莊嚴屹立。抬頭仰望,民族英雄、晚清愛國大臣吳大澂的白色石雕像巋然不動,神態凜然、目光堅定地注視著這片他守護過的土地,注視著圖們江入???。雕像下方是吳大澂手書的“龍虎”石刻,筆畫遒勁有力,意為龍盤虎踞守住國門。
吳大澂在琿春家喻戶曉。清朝光緒年間,時任欽差會辦北洋事宜大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吳大澂,臨危受命、奔赴邊疆,在與沙俄代表的勘界談判中據理力爭,成功重立土字碑、收回琿春黑頂子地方、爭得圖們江口出海權。吳大澂以“一寸土地盡寸心”的愛國之心,成功捍衛了神圣國土和民族尊嚴,為守護邊疆領土完整作出了重大歷史貢獻。
自今年9月1日“吳大澂收復國土紀念”揭牌暨延邊州2024年“全民國防教育月”活動啟動以來,琿春市不斷加大吳大澂紀念廣場改造升級力度,豐富展覽內容、舉辦特色活動、加強宣傳推廣,持續提升廣場文化氛圍、觀賞性和教育陣地作用,使其成為琿春市廣大干部群眾及外地游客爭相參觀學習的熱門“打卡地”。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葛威/文 陳延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