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一家親 同心繪就幸福畫卷
今年以來,安圖縣深入貫徹落實州委十二屆六中全會精神,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高質高效推進“五大工程”“十大行動”,全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升級版,讓民族團結之花在安圖大地絢麗綻放。
9月13日,由州委宣傳部組織的“民族團結齊奮進 同心共筑中國夢”集中調研采訪團來到安圖縣,感受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
★聚焦“三融” 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新路徑
“邊疆的泉水清又純,邊疆的歌兒暖人心……”在九龍街道安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縣委統戰部、縣僑聯、縣工商聯以及社區正在開展“黨建聯盟聚合力 情暖中秋踐初心”主題活動,轄區群眾通過“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過一個節”的形式共慶佳節。
“近年來,社區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陣地,開展民族特色節慶、民族團結宣傳教育等活動,加強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九龍街道安北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孫莉說。
近年來,該街道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通過探索“三融”新路徑,以實際行動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
九龍街道黨工委書記曾曉輝表示,街道“融匯”多方資源圍繞主線開展宣傳教育,營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環境;“融情”文化傳承“多色彩”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互嵌式發展;“融合”陣地體系“真感情”推動共建共享治理格局,切實讓人民群眾獲得感成色更加充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同心澆灌民族團結進步“幸福花”
采訪團穿過金燦燦的稻田,抵達了石門鎮鏡城村。一條寬敞的柏油路連著各家各戶,整個村落被鮮花綠植包圍,環境優美、空氣清新。
鏡城村總面積1783公頃,現有人口89戶155人,包含漢、朝、滿等多個民族。“近年來,鏡城村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特色鄉村旅游等方面入手,在村寨整體規劃中突出‘融’的理念,全面促進各族群眾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省民委派駐鏡城村的“第一書記”汪帥說。在省民委的包保幫扶下,該村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實施民族村寨提升工程,推動各民族共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完善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鄉村振興是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抓手。鏡城村種植水稻歷史悠久,素有“盧城貢米”之美譽。近年來,全村各族群眾在石門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齊心協力共謀發展,把發展有機水稻作為興村富民的重要措施,大力探索“專家+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積極打造“百年鏡城”大米品牌。村里成立了大成農業綜合開發專業合作社,并依托經濟開發區農副產品企業優勢,整合周邊村屯水稻資源,提高水稻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擴大鏡城大米影響力。2023年,全村共種植水稻100公頃,年產優質大米60萬公斤,村集體收入達33.43萬元。
★“三江之源”展現長白山地區豐富文化底蘊和悠久歷史
安圖縣長白山文化博覽城位于明月鎮西南部,占地面積6.7萬平方米,這里不僅是一個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窗口,更是促進各民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臺。
走進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青銅甬道,甬道全長32米、寬1.8米,以時間順序銘刻著長白山形成以來的自然人文歷史、民俗文化發展等重大事件。深入廣場,12面文化浮雕墻環繞“三江之源”主題雕塑,生動地展現了長白山地區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以及那些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
廣場中央,“三江之源”主題雕塑雄偉矗立,廣場內還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長廊、文化大舞臺、碑林、劉建封雕像等,讓人們深刻感受到這片土地豐富的文化底蘊。
如今,安圖城鄉面貌日新月異,民族團結氛圍濃厚,各族群眾的笑容更加燦爛。在新征程上,全縣各族人民心手相牽,凝聚團結奮斗合力,助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成效,共同譜寫繁榮發展的和美篇章。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董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