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齊奮進 同心共筑中國夢 | 延吉:“共”栽團結花 “同”享進步果
延吉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圍繞以“繁榮延吉、綠美延吉、青年延吉、智慧延吉、幸福延吉”為內容的“五個延吉”建設目標,從思想鑄魂、文化引領、共同富裕、互嵌交融入手,有力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鞏固了各民族團結一心、和睦相處、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社區居民都是一家人
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區以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聞名全國,是首批吉林省城市社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筑基工程示范試點、首批延邊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和全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中心。近年來,丹英社區將民族工作與黨的建設、文化生活、民生服務等重點工作一體推進,不斷豐富拓展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廣度和深度。
記者在丹英社區看到,彩畫墻上描繪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故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長廊中記載著居民互嵌交融的瞬間;辦公樓內,有各族群眾交朋友、結對子、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動人場景,充滿歡聲笑語……
丹英社區有漢族、朝鮮族、回族、滿族、藏族等9個民族。多年來,丹英社區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王淑清帶領轄區各族群眾,以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和“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飯、同過一個節”為主要內容,堅持以學促做,加強社區建設、完善社區服務、豐富社區活動,將社區逐步建設成為全國聞名的民族團結進步樣板社區。
今年,丹英社區在州、市及上級部門的支持下,精心設計和建設了丹英社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中心,將原來的“蒲公英之家”升級改造為“紅石榴之家”,并將其作為研學中心主陣地,成為全州首批掛牌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中心和全州唯一一家社區研學中心。
旅游促“三交”,文化融四海
中國朝鮮族民俗園建于2012年,占地面積9.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145平方米,是全國、全省研學旅行基地,延邊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研學中心、旅游促“三交”基地。
在中國朝鮮族民俗園,隨處可見身著朝鮮族服飾的游客穿梭于青瓦白墻的院落里,抬眸揮手間皆是風景。該園集服飾體驗、文化展演、美食制作和傳統體育項目為一體,以百年老宅為主體,以展現朝鮮族文化為主題,持續搭建沉浸式、互動式文旅新業態、新場景,推出新內容、新玩法、新體驗,將各民族共享共有的中華文化符號融入景區建設、講解體驗、宣傳推廣之中,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游客在深度體驗和親身參與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進而促進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群眾之間的文化交流互鑒和團結交融,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023年接待國內外游客317萬人次。
該園招商策劃總監張晉銘表示,作為全州旅游促“三交”基地和全域旅游聯盟成員單位,該園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積極開展工作,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從傳統民俗、傳統節日等方面著手,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讓游客沉浸式感受延吉的獨特魅力,全力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四色”擘畫民族團結進步新畫卷
行走在延吉的街頭巷尾,處處都能看到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共繪民族團結進步新畫卷。
——強化政治引領、筑牢團結進步本色。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全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全過程,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心鑄魂。精心設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團結奮進強大力量》系列精品課程;舉辦全市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專題培訓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層黨務干部培訓班等,不斷提升各級領導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項工作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深耕文化沃土、增添團結進步亮色。堅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人、用中華現代文明塑造人,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成立“紅石榴”宣講團,開展以“凝中國心鑄中華魂”為主題的宣講活動;結合“綠美延吉”行動,將各族人民共享共有的中華文化符號融入主街路、高鐵站、機場及城市出入口等顯著位置,新建延河路水上游園、煙集石榴紅主題公園等10個主題游園,讓更多中華文化通過實物實景得到充分展現、直抵人心。
——助力共同富裕、凸顯團結進步特色。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三個意義”,不斷滿足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功爭取上級各類資金項目42個,資金總額達43.81億元,穩居全州首位,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持續釋放文旅發展活力,今年上半年,累計接待游客463.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9.5億元,文旅產業成為實現各民族共同富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推進老年助餐服務項目,在全市建成18個民膳食堂并投入使用。
——聚力互嵌交融、厚植團結進步底色。聚焦“研學+旅游”“研學+宣講”“研學+紅色”等多元融合模式,深入開展研學實踐活動,引導各族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在參觀、學習、實踐過程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利用42個互嵌式社區和8個旅游促“三交”基地,結合春節、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舉辦特色主題活動,促進各族游客在交互式旅游體驗中交往交流交融;從教育入手增進民族團結,全力整合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載體,持續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走深走實,守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主陣地”。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茂/文 沈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