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的“土味”故事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簡單說,‘中國人都是一家人’。”近日,在汪清縣羅子溝鎮(zhèn)太平溝村口的小廣場,羅子溝鎮(zhèn)人大主席徐沖力用“土”得“掉渣”的話和農民們聊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故事。
(資料圖)
眼下,正是農閑時節(jié)。由十多張小板凳、十幾名黨員群眾組成的“千名代表進千村”宣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活動,正在羅子溝鎮(zhèn)如火如荼地展開。黨員群眾圍坐在一起,傾聽既熱情洋溢又“土味十足”的講解,大家或低頭沉思,或提出疑問……主講人徐沖力結合太平溝村實際,帶領大家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策知識,還講解了報告中關于“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堅持農業(yè)農村優(yōu)先發(fā)展”“鼓勵勤勞致富”等方面內容。
(資料圖)
在西河村村部,宋志學代表為村民講解什么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玉米地旁,崔春艷代表為農民講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由來;在城子后村的文化長廊,張香蘭代表為百姓講解朝鮮族婦女崔今淑,照顧病重的東滿特委書記童長榮,陷入敵人包圍時,兩人不幸犧牲的壯烈故事;在集市邊,李京亮代表給群眾講解大興溝鎮(zhèn)漢族學校“一小”和朝鮮族學校“二小”教職工互相幫助,帶動學生及學生家長們互愛互敬的民族團結故事;在樹蔭下,王愛珍代表講解與周圍鄰居和睦相處,看到別人有困難能幫咱就幫一把,甭管是哪個民族,都當成是咱的一家人,就是在踐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資料圖)
工作、生活在羅子溝鎮(zhèn)的12名州、縣、鎮(zhèn)人大代表,用樸實易懂的“白話”“土話”讓更多農民群眾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意義。代表們用樸實的語言,宣講著“什么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什么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及作為一個普通群眾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用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案例闡述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一時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話題遍及各村的大街小巷、廳堂院落、田間地頭,大家“嗑著瓜子,聊著政策,笑得開心”,在面對面、心貼心、零距離中,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飛入尋常百姓心”。
從“農民跑腿聽宣講”到“走進各村‘拉家常’”,羅子溝鎮(zhèn)的變化看得見。農民們普遍反映,這種“土味”宣講,大家聽得懂、坐得住、樂意聽,記得牢。截至目前,羅子溝鎮(zhèn)開展主題活動宣講30次,覆蓋全鎮(zhèn)21個行政村和1個農場,受益人民群眾500余人。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