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育團結花 共建和諧“家”——記安圖縣人大代表、甕聲街道黨工委書記全美英
“無論是漢族、朝鮮族、還是滿族、回族,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華民族。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員,在長期的共同團結奮斗中,彼此結成了無法分割的命運共同體……”7月,在安圖縣甕聲街道新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各族居民圍坐在一起,認真傾聽安圖縣人大代表、甕聲街道黨工委書記全美英講解黨的民族政策。
自擔任甕聲街道黨工委書記以來,全美英每天走街串巷,主動跟居民聊家常,以身邊小事為例,宣傳黨的政策,教育引導各族群眾講文明、講禮儀、講團結。這些年來,全美英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積極引導轄區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全美英常說:“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大家齊心協力、勤勞奮斗,才能過上好日子!”
為全力開展“三共四同”互嵌式示范社區創建工作,全美英經常組織各族居民座談,大家一起學習分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經驗與感受,并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主題廣場、文化庭院、樓棟單元等場所打造中華民族特色文化墻體和民族非遺文化長廊等民族團結進步實物實景,以“鄰里守望”為主題,在小區、樓棟、單元開展“鄰里互助”“結對幫扶”活動,建立鄰里互助幫扶對子,引導社區各族群眾做和睦鄰居,交知心朋友。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全美英積極參與社區各方面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傳遞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力量,展現人大代表的使命擔當。為提高居民群眾對民族政策法規、民族團結知識的知曉率和認同感,她認真當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員、聯絡員、監督員、服務員,通過走訪、座談、聽取意見建議等形式深入群眾,動情講述中華民族的共同歷史、共同傳統,引導轄區居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聽取民意、深入了解民生、有效匯聚民智,將民眾的聲音帶到人代會上,真正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新的活力。
“群眾的困難解決了一個,心里的‘疙瘩’就解開了一個。”這是全美英為民辦實事最好的詮釋。在“三共四同”示范社區創建工作中,全美英堅持“一社區一主題,月月有活動”,常態化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民族團結心連心”等系列文藝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社區群眾業余文化生活;積極探索打造社區“黨建引領+民族團結”特色品牌,打造健康驛站、紅領巾樓棟長、紅心物業、社區愛心食堂等特色品牌項目,為群眾解決供熱、物業糾紛、就業服務、醫保認證等多個問題,營造了各民族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
“無論是作為街道書記還是人大代表,都是黨和政府與基層百姓間的橋梁紐帶,我要把黨的好聲音傳遞到居民的心坎上,不斷凝聚思想向心力。”全美英說,她將以務實的行動,加強與群眾的聯系,推動社區建設和民族團結進步,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人大代表力量。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愛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