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族和睦助推鄉村振興——記州人大代表、敦化市賢儒鎮城山子村黨支部書記丁海燕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前進。作為一名來自農村基層的州人大代表,敦化市賢儒鎮城山子村黨支部書記丁海燕堅持以實現項目強、鄉村美、農民富為奮斗目標,帶領全村各族村民團結奮斗、繁榮發展,努力提高生活水平,繪就了城山子村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凝聚團結力量 夯實振興經濟基礎
城山子村有滿族、景頗族、傣族等少數民族,是一個多民族大家庭。2006年,丁海燕當選城山子村黨支部書記。上任第一天,她就立下軍令狀,要帶領各族村民共同致富,不辜負大家對她的信任。“只要能為村民們辦好事情,我吃點苦、受些累都不算什么。”丁海燕說。
村屯要發展,產業振興是關鍵。為帶領群眾致富,丁海燕帶領村“兩委”班子將村集體產業發展與民族團結工作有機結合,大膽探索實踐。2019年,她和村委會成員成立了城山子農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社,開展農機作業服務,并將合作社所得收益全部納入村集體收入。合作社成立之初,一些村民并不看好,認為農機作業過于笨重,沒幾個人愿意用。面對質疑,丁海燕沒有放棄,她積極推廣農機作業服務,不斷開拓服務市場,讓村集體經濟“壯起來”。
隨著合作社規模不斷壯大,丁海燕又大力引進農產品加工項目。項目投產后,其生產的“東牟山”牌大豆油銷售火爆,僅此一項,為合作社每年增收10余萬元。 2019年至今,合作社收入已超百萬元,村集體賬戶收入近200萬元。“丁書記就是俺們的主心骨,跟著村支書,致富有門路!”2023年,在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后,100余戶村民紛紛要求加入合作社。
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讓村班子有了號召力,村民有了向心力,干群有了凝聚力。丁海燕也因此先后獲得“延邊州優秀項目支書標兵”“延邊州五一勞動模范”等榮譽。
激發團結熱情 共同發展碩果累累
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鄉村振興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丁海燕堅持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為抓手,定期入戶走訪,及時掌握村民輿情動態,統籌謀劃推進民族團結工作。
“大家都在一個村里住著,父一輩子一輩都連著親情,只有家和才能萬事興。”平時工作中,丁海燕都隨身帶著一個小本子,隨時記錄村民反映的問題。對于一些不符合政策法規解決的訴求,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向群眾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對自身力量解決不了的問題,丁海燕就四處奔走、全力爭取,建言獻策,積極履行人大代表為民代言的職責。
解決問題的同時,丁海燕注重提高村民的思想認識。她利用村民大會、村小組會向各族群眾普及惠民政策、民族政策法規,教育引導群眾改陋習、樹新風,養成科學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并提倡將“各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引導村民從思想上樹立團結互助的情懷,激發全民共識、全民共建,充分利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凝聚人心、匯集力量。
安居樂業是各族群眾的共同心愿。農閑時節,丁海燕積極組織村民參加瓦工、技工、養殖、月嫂、韓食、面點等實用技術培訓,鼓勵全村各族群眾學技術、學本領,依托各自所長發展產業,助力家庭致富。2023年,全村發展養牛大戶15戶、養豬大戶7戶、養羊大戶2戶、糧食銷售經紀人2人。如今的城山子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呈現出一派歡樂祥和的鄉村景致。
塑造團結風貌 鄉村振興綻放芳華
鄉村治,則百姓安。丁海燕帶村領村班子以黨建為引領、鄉情為紐帶、自治為基礎,積極開展“三共四同”活動,建設各族群眾安身安心安業的“大家園”。
過去,城山子村人居環境差、基礎設施老化,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為解決這一問題,丁海燕以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為契機,先后籌集資金3000多萬元,新建改建村里各項基礎設施,對人居環境整治實行網格化管理,充分利用“道德銀行”“積分超市”獎懲方式,調動村民人居環境整治動力,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評、事事有人管”的鄉村治理格局。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愛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