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比親人還親的人”——記安圖縣萬寶鎮(zhèn)人大代表、萬寶鎮(zhèn)民政社會事務辦主任孟凡梅
“無論哪個民族,都是我們大家族的成員,只要需要幫助,我都會不遺余力地伸出援手!”從事民政工作20年來,安圖縣萬寶鎮(zhèn)人大代表、萬寶鎮(zhèn)民政社會事務辦主任孟凡梅始終站在百姓的立場想問題、辦事情,用愛溫暖他人,用善大寫人生,群眾都說她是“比親人還親的人”。
從當上民政工作者的那天起,孟凡梅就深知自己肩上“責任”兩字的分量。20年間,她走村串戶訪貧問苦,把全鎮(zhèn)殘疾戶、城鄉(xiāng)低保戶的情況一一記在心上。在遇到困難家庭時,她沒有僅僅從完成工作職責的角度要求自己,而是主動傾情幫助被生活所困的家庭,用愛心與耐心讓這些無助的家庭充滿希望。
2016年,身患癌癥的金化村村民金龍哲老人在臨終前將孫女雪花托付給孟凡梅,讓孟凡梅成為雪花的“代理媽媽”。孩子讀書期間,孟凡梅親自送她入學,給她開家長會,每周安排孩子吃飯,定期了解金雪花在校情況,監(jiān)護孩子成長。在孟凡梅監(jiān)護和陪伴下,雪花順利讀完了高中、大學。2022年大學畢業(yè)后,雪花考入公職崗位,開始了穩(wěn)定的工作和生活。孟凡梅對此十分欣慰,她沒有辜負金龍哲老人的囑托,將孩子培養(yǎng)成才,圓了老人的心愿。
為抑郁孩子撐起“關愛傘”,遮蔽心靈的陰雨。2014年,還在讀初中的古城村小李,因父親離世、母親患有重病,有些抑郁,不與任何老師、同學交流。孟凡梅了解情況后,多次到學校找孩子談心,做小李的思想工作,幫助孩子打開心結,并承諾做他的監(jiān)護人,幫助他完成學業(yè)。在孟凡梅的幫助下,2016年,小李考上了大學。孟凡梅同丈夫把孩子送到學校,給孩子配備了手機,每月定期支付孩子的生活費。小李大學畢業(yè)后在銀行上班,有了穩(wěn)定的經(jīng)濟收入,現(xiàn)在一家人對生活充滿了信心,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微笑。
伸援手助力孤苦母子渡難關。孫紅霞是安圖縣萬寶糧庫的下崗職工,1998年,孫紅霞丈夫出車禍意外身亡,留下患有殘疾的兒子小徐與她相依為命。為了給孩子治病,孫紅霞變賣了房產,花光了所有積蓄,跑遍了全國各大醫(yī)院給孩子治病,病情卻一直未有好轉。正當她絕望之時,孟凡梅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幫她辦理了城鎮(zhèn)低保,并用低保金給孩子找了保姆。從此,孟凡梅成了這對母子的精神支柱。正當孫紅霞以為走出了生活的陰霾之時,不幸再次降臨,2016年,孫紅霞被檢查出患有宮頸癌,突如其來的重病和高額的治療費讓孫紅霞幾近崩潰。孟凡梅得知情況后,再次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借給她2萬元錢幫助她渡過了難關。十多年來,母子二人的生活始終牽動著孟凡梅的心,期間,她還為孫紅霞母子申請了特困救助,讓母子的生活多了一份保障。
堅定守護好每個孩子,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共榮村姜慧英、李知敏是同母異父的姐妹,但因父親離世、母親因病無法工作,姐妹倆的學費及生活費成為了家庭難題。孟凡梅得知后,主動幫助她們申請了低保,每月按時給孩子們500元生活費,幫助姐妹倆完成學業(yè)。多年來,孟凡梅累計捐款6萬余元,先后幫助5名困難家庭學生完成學業(yè)。
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打造村民精神家園。在幫助村民群眾解決物質困難的同時,孟凡梅十分關注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年來,她先后在古城村、太平村創(chuàng)辦了老年學校,帶領村里的老人開展書法練習、紅歌傳唱等各類寓教于樂的文化課程,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并以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為重點,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基層治理工作相融合,記錄各族居民的民情民意,化解矛盾糾紛,服務各族居民群眾,通過磨好為民“繡花針”、穿好民族團結“千條線”,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
作為人大代表,孟凡梅表示,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積極回應人民期望,錘煉過硬本領,以涓滴之行,書寫服務人民群眾的精彩答卷。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愛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