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者的民族團結“共富夢”——記延吉市人大代表、延邊韓食府民俗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翁桂新
她是一名從農村走出來的創業者,懷揣幾十元錢異地起家,把延邊少數民族美食推向大眾市場。如今,她的“一人小作坊”已發展成為擁有125名各民族員工的民俗食品龍頭企業。為感恩黨的富民強國好政策,她積極回饋社會,以奮斗者的姿態帶領各族群眾奔向民族團結“共富夢”。她,就是延吉市人大代表、延邊韓食府民俗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翁桂新。
提起發展延邊民俗美食的初衷,翁桂新說:“從外地剛來延邊時,我曾在一個民族食品加工廠打工,當時覺得牛板筋特別好吃。創業時,我就以牛板筋為主打產品,希望能讓更多人品嘗到延邊民俗美食?!?994年,翁桂新從一個小作坊起步,走上了民俗特色食品的創業之路。為了做出地道的延邊民俗美食,她每天向老師傅求教,并通過不斷實踐研究,制作出了味道正宗、口感好、沒有添加劑的健康食品,廣受消費者喜愛。隨著生產規模不斷擴大,2013年,翁桂新的小作坊更名為延邊韓食府民俗食品有限公司。30年來,她帶領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潛心研發即拌即食、即熱即食、常溫泡菜等符合市場需求的民俗特色產品,打響了“韓食府”品牌。2018年,公司遷入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的新廠區,在原有泡菜、肉制品、調味料的基礎上,增加了打糕、冷面、溫面、水餃、豆制品等六大類產品生產線。目前,企業生產的七大系列百余種產品銷售網絡遍布全國160座城市,并遠銷韓國。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黨的富民強國好政策。為了感黨恩,翁桂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立足企業自身優勢,幫助農戶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在脫貧攻堅期間,韓食府與延吉市簽訂了為期三年的民俗食品合作經營項目,投資為建檔立卡困難群眾每年發放分紅獎金,確保建檔立卡困難群眾穩定增收。2018年,韓食府與朝陽川鎮利緣蔬菜水果種植農業合作社簽訂基地種植合同,并為合作社提供價值10萬余元的蔬菜清洗設備,帶動300多戶農民發展庭院經濟,企業每年從農戶手中收購蔬菜1000噸左右。冬季農閑時,她安置附近村的農民到自己的企業務工,讓近50名農民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
多年來,翁桂新在與少數民族群眾打交道的過程中,與他們建立了深厚友情,大家共同在延邊這片熱土上團結奮斗,奠定了企業和諧穩定發展的良好局面,描繪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和諧景象。目前,韓食府共有管理人員30人,其中少數民族員工在企業關鍵領導崗位的有5人。翁桂新說,在祖國大家庭的懷抱中,各族職工都是一家人,要互相尊重、互相協商、互相支持,誠懇相待。每逢重要節日,各族職工齊聚一堂,熱鬧過節。當職工家里遇到困難時,翁桂新就帶領企業黨員干部到困難職工家里走訪慰問,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在她的示范帶動下,各族同胞相親相愛、互相幫扶。
“我要當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帶頭人,努力維護民族團結,把黨的溫暖和人大代表的愛心送到需要幫助的群眾身邊?!倍嗄陙?,翁桂新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把少數民族群眾的困難視為自己的困難,耐心為其解決問題,努力帶動各族群眾提高生活水平。
30余年間,翁桂新熱心于公益事業,每當得知有人需要幫助和救助的時候,她都會第一時間伸出援手。2017年,延吉市三道灣鎮發生水災時,韓食府婦委會和黨支部自發組織職工到受災群眾家里清理污垢,給予他們經濟援助。作為一名女企業家,翁桂新與延吉市婦聯、女企業家協會走訪慰問一線困難群眾,累計捐款捐物50余萬元。她積極踐行企業保供生產責任,抓牢抓實食品安全生產,供應市場需求,守好百姓“菜籃子”。在延吉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期間,翁桂新帶領公司志愿者先后5次到街道社區、萬達廣場包保區、北大分管區等地參與創城活動,累計開展志愿服務160人次。在“打造綠色家園共建綠美延吉”活動中,她積極參加志愿者服務,到各街道社區清理、養護綠地,栽植樹木、花卉100余株。
翁桂新說,作為食品企業的領頭人和人大代表,她將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各項工作,宣傳好黨的民族政策,維護好、發展好各族群眾的利益,做大做強民族企業,讓延邊特色民俗美食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愛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