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們市新華街道新民社區促進各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同吃一桌飯 共話一家親
漢族的水餃、朝鮮族的紫菜飯、滿族的白肉酸菜血腸、維吾爾族的烤馕……近日,圖們市新華街道新民社區組織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 民生‘食’事聚民心”活動,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新鮮出爐,社區黨員干部、轄區各族群眾圍坐在一起,品美食、話家常,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推“三共四同”互嵌式示范社區創建工作走深走實。
“我們品嘗到了不同民族的美食,了解了不同民族的飲食文化,增進了我們之間的感情。希望社區多舉辦這樣的活動,給我們留下更多美好回憶。”活動結束后,新民社區居民譚朝萍深有感觸地說。
“中華民族一家親 民生‘食’事聚民心”活動是新民社區開展“三共四同”互嵌式示范社區創建活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新民社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圍繞“黨建+關愛”特色品牌,聚焦關愛“一老一小”,以“同心同樂 惠商暖民”為主題,將互嵌式示范社區建設與服務各族群眾緊密融合,有序推進社區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共居共學,共創團結家園。新民社區以黨群服務中心、網格黨群服務站、小區居民說事點為陣地,依托“三會一課”、老年大學等載體,將“先鋒學堂”延伸到黨員群眾家門口,助力各族群眾學習黨的民族政策。以“鄰里守望”為主題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目前已成功結成幫扶對子18個。組建“紅石榴”理論宣講團,通過集中領學、結對幫學、上門送學、線上促學等形式,將理論學習以通俗易懂、靈活多樣的方式送到各族群眾手中。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范評選活動,通過選樹先進典型、講好民族團結故事,推動形成人人珍視民族團結、人人熱愛民族團結、人人參與民族團結的濃厚氛圍。
共建共享,共創和諧家園。聯合“局聯單位”“黨建聯盟”單位力量,依托“雙報到”“家園共治委員會”等工作機制,動員聯盟單位機關干部與轄區貧困留守兒童、獨居空巢老人“一對一”開展幫扶。自2023年以來,新民社區積極引導各族黨員群眾參與黨建引領綠美圖們建設,開展環境整治志愿服務活動60余次;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幫助各族群眾解決下水道堵塞、安裝休閑椅等民生“關鍵小事”26件,認領實現“微心愿”80余人次,搭建起黨員與各族群眾之間的“連心橋”;進一步做好基層治理工作,精心打造金山花園“紅心物業”黨支部,不斷完善派駐黨支部組織結構,并在金山花園小區內打造議事亭、“家園議事長廊”。
共事共樂,共創幸福家園。新民社區成立“金書記調解工作室”,聯合新華邊境派出所成立“老范夫妻調解站”。2023年至今,新民社區通過聯合調解的工作方式,調解各類矛盾糾紛80余件,成功將各類鄰里糾紛、家庭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定期與派出所溝通協調,積極開展弘揚愛國主義、國家安全、消防安全等主題活動,保障轄區和諧穩定。緊緊圍繞促進商戶間的交往交流交融開展工作,成立“紅石榴商鋪聯盟”,為轄區各族商戶搭建了良好的溝通交流平臺。定期組織開展政策學習、座談交流等活動,傳播黨的方針政策,了解商戶需求,幫助對接服務,拉近商戶間的距離,建立起友好關系。
為扎實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新民社區充分利用重要時間節點,積極開展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載體活動,確保創建工作取得實效。各族群眾沉浸式體驗“我們的節日”,將每年的8月28日定為“鄰里日”,并舉辦不同形式的共慶活動。截至目前,新民社區已連續舉辦12屆“鄰里節”活動,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歡歌笑語中浸潤各族群眾心田。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