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奮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和龍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由國家民委主辦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向公眾開放。從“大一統”到“大交融”再到“大團結”,1500余件展品琳瑯滿目,無不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記憶、凝結著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深邃思想與豐富實踐,無不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現了中華文明延續不斷的歷史基因與歷史密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行走在展廳里,就像徜徉在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之中,在一件件文物古籍中深入了解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形成發展歷史,親身體驗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切感受各民族共同開拓的遼闊疆域、共同書寫的悠久歷史、共同創造的燦爛文化、共同培育的偉大精神。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作為地處邊境的少數民族縣市,和龍市堅定不移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始終牢記總書記視察和龍的諄諄囑托,立足資源稟賦、發展條件、比較優勢等實際,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發力,把各項工作往實里抓、往細里做,有形有感有效助力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團結帶領全市各族黨員干部群眾,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和龍。
堅定政治方向,全面推進共有精神家園建設。要加強各族人民愛國主義教育和浸潤,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把各族人民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正確把握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的關系,加強民族團結陣地建設,持續深化“六共七進在一起”主題實踐活動,打造一批互嵌式示范機關、社區、村屯、學校、企業和示范廣場、街路等,謀劃一批特色鮮明、主題突出、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著力打造“紅太陽照邊疆”群眾文化品牌,唱響民族團結主旋律,引領城鄉文明新風尚,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地在全社會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市。
“花雪”為媒,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花為媒,以雪為媒,進一步打響“金達萊”文化旅游節、老里克賞雪節、龍門湖冬釣等品牌文旅節慶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民俗體育表演、傳統民俗表演、農特產品開倉大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美食體驗、各族群眾文藝演出等系列活動,廣邀各民族游客身臨其境、深刻體驗各種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把綠水青山“好顏值”、冰天雪地“好風光”轉化為金山銀山“好價值”,進一步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搶抓機遇,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要立足區位、資源、文化、政策優勢,依托東城鎮光東村與和龍邊合區兩大政治經濟平臺,堅持以開發開放為龍頭、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稅源經濟為重點、以質量效益為導向,力促礦產資源、文旅康養、加工物流、服務貿易等主導產業優化升級,加快形成集聚配套的產業格局,走出一條綠色生態循環經濟發展之路。堅持公平公正,進一步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突出區域化和精準性,切實發揮各族人民的主體作用,教育引導各族群眾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依法保障各族群眾合法利益,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決維護民族團結進步,推動穩邊固邊富邊,確保邊防鞏固、邊境安全、邊疆繁榮,為打造新時代延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升級版貢獻“和龍力量”。
和龍市委書記 李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