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遺之花”在校園綻放
連日來,由安圖縣文化館開展的“非遺文化進校園”系列培訓活動在安圖縣第三小學、安圖縣第二實驗小學、安圖縣朝鮮族學校等地火熱進行,吸引500余名學生參加培訓。
此次培訓內容豐富,包括朝鮮族鶴舞、朝鮮族牙拍舞、伽倻琴藝術、朝鮮族農樂舞(象帽舞)等非遺項目,由安圖縣文化館的專業教師授課。老師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通過理論講解、示范演示、互動交流等形式,向學生們傳授了相關非遺項目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基本動作要領、表演技巧等。通俗易懂、生動細致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在實踐中對延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近年來,安圖縣十分注重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部分學校充分利用本土非遺文化資源,開設了非遺剪紙、巧手布藝、品簫弄笛等“非遺”課后服務特色課程,讓非遺文化走進課堂,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此次“非遺文化進校園”系列培訓活動旨在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安圖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宣傳、普及和推廣工作,增強廣大學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意識,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房華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