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在碧水東流間——吉林交出5年水生態答卷
最美吉林八月天。
入秋的松原查干湖水清魚肥,當成群的水鳥掠過湖面點起圈圈漣漪時,向南近300公里的四平西湖濕地草木蔥蘢,幾只白鷺正在優雅覓食;
在布爾哈通河從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穿城而過,潤澤生息時,水草豐茂的長春汽開區富民濕地公園迎來市民拍照游玩……
眾多畫面聚合在一起,一幅幅水清岸綠、風景如畫、人文和諧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這是吉林5年來交出的水生態答卷。
“納污溝”新凱河的生態蝶變
清理雜草、撿拾垃圾……每天,年近六旬的環衛工人昌景文和工友都會早早地來到長春汽開區富民濕地公園開始一天的保潔工作。
“工作雖然累點,但是天天看這里的美景,心情非常好!”昌景文家住在附近的泡子沿村,他見證了流經這里的新凱河由污染到水清河暢的發展過程,“幾年前的新凱河里臟亂差,垃圾多,水發臭。如今這里河水變清,里面的魚也增多了,還有許多水鳥飛來了!”
長春市民在富民濕地公園游玩拍照
“景色優美,就是一個大花園,連野生水鳥都非常‘認可’這里了,說明生態治理得非常好。”正在這里游玩的長春市民劉昱看著遠處的白鷺笑著說。
新凱河是長春西部區域重點濱水生態廊道。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新凱河曾一度成為城市的“納污溝”。在“十四五”之前,水質持續為劣V類,也是吉林省唯一受人為污染導致的劣V類斷面。
“新凱河水體污染的歷史成因復雜,國考斷面上游沿線分布10座污水處理廠,每天約60萬噸污水處理廠尾水排入該河流。再加上生態基流不足、水體自凈能力不夠以及沿岸大小污染源眾多等原因,治理難度可想而知。”吉林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肖尊東說。
對此,長春市緊緊牽住流域污染防治的牛鼻子,多措并舉,持續開展“查、測、溯、治、督”等行動。“結合新凱河治污工程建設,新建了一批像富民濕地一樣的濕地公園,讓廣大群眾有了更多的環境獲得感。”長春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斌說,圍繞新凱河治理實施了44項治污工程,投資達到了31.7億元。
2022年,新凱河斷面歷史首次消除劣V類。2023年至今,長春市16個國考斷面全部達到或優于考核標準,水質已躍升至四類,實現“兩連跳”,水生態環境質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新凱河的生態蝶變只是吉林省水生態治理的一個真實寫照。
“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治水格局
“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是吉林的決心。
2018年,吉林省生態環境廳提出“保目標、抓問題、強措施、求實效”12字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法,利用五年時間打一場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一張“水藍圖”繪到底,規劃當先行。把解決“點”上的問題上升為完善“面”上的制度,為水治理立起了“規矩”。
治理后的布爾哈通河猶如一條美麗的“玉帶”。 趙哲學攝
2020年,吉林省出臺《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意見》,全面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為青山常在、藍天常駐、綠水常清提供可靠保障。
5年來,《“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吉林省重點流域劣五類水體專項治理和水質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吉林省水環境區域補償實施辦法》《關于深入推進遼河流域治理工作的意見》等幾十部省市級地方性法規及指導性文件接連印發,全省水生態監督管理體系日益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基本形成,全力推動“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我們嚴格實行第一時間掌握水質情況、第一時間分析研判,第一時間采取管控措施,第一時間處罰問責等‘四個第一時間’水質管控機制,全力推進水質穩中向好改善。”肖尊東說,僅2022年,吉林省在推進水環境治理工作中共實施會商、通報、督辦、預警等各類措施20次,加密監測樣本456個,研判分析數據1828組,有效壓實各方責任。
“這5年,我省生態環境優勢持續鞏固,綠色底色不斷厚重,美麗氣質愈加彰顯,是我省水生態治理工作發展最好、生態文明建設步伐最快的5年。”吉林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生態吉林鋪展幸福底色
治一渠活水,成一處風景,惠一片民生。
在吉林省的東南部,俯瞰延邊州首府延吉市,布爾哈通河猶如一條美麗的“玉帶”蜿蜒而過。經過多年的努力,布爾哈通河延吉市國考斷面水質考核,水環境質量逐年提升,連續達到Ⅲ類標準。
延邊州生態環境局局長孫東升表示,近年來,延邊州堅決打好水系攻堅深化戰、水質鞏固提升戰,州縣兩級分別建立了“河湖長+河湖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協作機制,開啟了“四長”共治新模式,一批歷史遺留的河湖頑疾得到了有效根治。
“在藍天白云間,欣賞一河碧水兩岸秀。我是看著東遼河水一點點變好的!”東遼河四平雙遼市東明鎮慶祥村段的河長吳曉彪邊巡河邊說。
東遼河在吉林省境內河長321公里,受多種原因影響,河水受到嚴重污染。近年來,吉林省全面開展東遼河水域水生態修復,強力實施水資源保護,共在遼河流域系統謀劃實施4大類195個項目,總投資189.9億元。
四平西湖濕地公園水清草茂
“2022年,遼河流域水質全面改善,12個國考斷面中達到或優于三類水質斷面占比83.3%;2023年1月至6月,這一比例提升至91.7%,成功脫掉了幾十年來重污染的帽子。”肖尊東說。
查干湖猶如一塊碧藍的寶石鑲嵌在吉林大地上。為了加大查干湖污染防治力度,吉林省建設了馬營泡面源污染攔截整治工程、大安灌區退水治理應急工程、查干湖污水處理工程等重大治污和生態工程,啟動實施查干湖水生態修復與治理試點工程,分類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修復、岸線治理和管理保護等措施。“現在的查干湖已成功變身‘魚米之鄉’了。”松原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劉金凡說。
松原查干湖美景如畫。 陳大利攝
5年來,吉林省統籌實施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三水共治”,持續推進水環境質量鞏固提升行動。全面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累計排查各類入河排污口5817個、河湖岸線5922公里;不斷加大基礎設施能力建設,75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全部具備一級A處理能力,城市建成區內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基本實現了長治久清。
水生態治理是最大的民生福祉,直接影響吉林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吉林省正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
“5年來,我省水環境質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優良水體比例由71.7%提升至現在的81.7%;國考斷面劣Ⅴ類水體比例由15.3%降至1.8%,剔除自然本底影響,實現了劣Ⅴ類水體全面清零。”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蔡寶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