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壓艙石”夯穩發展“頂梁柱”
工業是經濟發展“壓艙石”,具有“頂梁柱”意義。今年上半年,我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居全國第13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數據顯示,我省工業運行整體態勢積極向好,駛進恢復增長、穩步提升的快車道。
“今年上半年,我省緊緊抓住工業發展這一強省要務,汽車產業、裝備制造業等支柱產業發展穩中有升,成為我省工業經濟發展的基本盤和穩定器。”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新宇認為,我省主要工業經濟運行指標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展現出吉林工業的韌性與活力,為全省經濟運行企穩回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汽車產業整車產銷兩旺
產業鏈企業配套能力凸顯
今年年初,我省全面啟動實施了汽車產業集群“上臺階”工程,同時,大力開展汽車促銷活動,持續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示范工程,強化中歐班列保障支持整車出口……多種多樣的積極舉措為上半年我省工業經濟增長吹響了汽車產業的沖鋒號。
“汽車產業集群‘上臺階’工程的實施,開拓了國內外市場、加強了供需兩端銜接,實現了汽車產業的產銷兩旺;通過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通力配合、提升產業內企業協作能力,實現了汽車產業產能的恢復與釋放;通過鼓勵自主創新、提高相關產品科技含量,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了產業發展韌性。”趙新宇說。
上半年,我省汽車產業增加值迎來了同比增長10.1%的喜人成績。一季度,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上拉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4個百分點;1-4月,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7.2%,行業利潤總額增長57.2%。
作為我國民族汽車品牌的代表——紅旗在1-4月銷量已經達到9.19萬輛,同比增長132%。上半年,一汽省屬口徑整車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10%和12.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7個和3.1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121.4%和177.6%。
在位于長春市汽開區的富賽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械流水線攜帶著剛生產出來的產品高速運轉。在成品倉庫里,一箱箱汽車零部件產品正打包裝車準備銷往省內外市場。
“今年上半年,我們累計營業收入達到8.5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7%,上半年銷量突破36.2萬件,較去年同期增長15%。生產總量和經營規模的高速增長,使企業為一汽等整車廠商的綜合配套能力大大增強。”富賽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叢劍波向記者說。
裝備制造業亮點頻出
吉林名片閃耀國內外市場
吉林一號“一箭41星”、復興號亞運智能動車組、中車新能源風電產業項目裝備……一大批代表著吉林裝備制造業頂尖水平的新產品在國內外市場收獲無數贊許,我省裝備制造業正邁向高端化、高技術化的發展道路。
“我省裝備制造業在今年上半年的發展速度十分可觀。”趙新宇解釋說,“從需求端看,我省裝備制造業企業立足國內大循環、參與國際大循環,善于抓住機遇拓展市場;從供給端看,我省裝備制造業企業注重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特別是緊抓‘智改數轉’,加快了企業從傳統生產制造向現代生產制造的轉型。”
上半年,我省高端裝備制造業產值增長10.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2.6%。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宏光認為,這組亮眼的數據中有長光衛星的積極貢獻,“我們在上半年發射了60多顆衛星,超過去年全年發射的衛星數量,其中不僅有吉林一號‘一箭41星’,還包括對外承接制造的衛星20多顆;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亞米級的遙感衛星網絡。”
在中車長客股份有限公司的車輛下線車間內,專門為杭州亞運會打造的復興號亞運智能動車組即將駛出廠區。“復興號亞運智能動車組車頭采用‘鷹隼’仿生學設計,可大幅降低空氣阻力,預計節約能耗10%,配合輕量化車體和整體節能技術,單節列車年均節電可達180萬度。”中車長客國家軌道客車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尹振坤向記者介紹。據悉,今年前6個月,中車長客軌道動車交付量同比增長3.14倍。
吉林西部,一片片“風車田”景觀壯美、別致,這里是我省“風”“光”遍布的新能源產業基地。中車松原新能源裝備產業園內,生產車間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為華能通榆風電項目訂單加緊生產。作為國內產業鏈最全、規模最大的風電裝備產業基地,中車松原新能源裝備產業園已實現風電整機、葉片、發電機、儲能設備等風電產業鏈項目的生產制造。
依托“陸上風光三峽”項目建設,中車新能源、遠景能源、三一風電等一批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快速發展壯大,上半年合計產值同比增長227%。
碳纖維產業發展潛能無限
2025年底突破300億元規模
今年上半年,我省出臺了《關于推動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舉措(2.0版)》,組建成立了吉林省碳纖維產業聯盟,全力推動碳纖維全產業鏈項目建設。碳纖維,這一新材料領域的“黑黃金”已經成為吉林工業發展的新興支撐力量。
趙新宇認為,近年來,我省立足碳纖維產業發展基礎,大力支持相關企業在碳纖維關鍵技術上不斷創新突破,推動產業集群式發展、產業鏈一體化發展,迎來了碳纖維產業生產規模、效益和產能的“豐收期”。
坐落在吉林經開區的吉林化纖集團是我省碳纖維產業龍頭企業,2020年以來,吉林化纖相繼啟動了一批原絲、碳絲和復材制品的碳纖維產業鏈項目。到2022年年底,吉林化纖原絲產能達到16萬噸,碳化產能達到4.9萬噸,復材產能近2萬噸,是國內最重要的碳纖維產業基地之一。
今年1月18日,吉林化纖募投的1.2萬噸碳纖維復材項目兩條碳化線一次開車成功,實現了生產平穩運行,達到了設計產能,產品符合理化指標。
4月10日,吉林碳谷年產3萬噸高性能碳纖維原絲、國興復材6.5萬噸碳纖維助劑、汽車輕量化復材及研發中心聯合實驗室4個吉林化纖集團系列碳纖維項目集中開工,將上半年我省碳纖維產業發展推向了高潮。
當下,吉林化纖、國興碳纖維、吉林碳谷等我省碳纖維行業領軍企業發展潛能巨大、發展愿景可期。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碳纖維產量同比增長59%。
未來,我省將按照“終端應用引領、原絲碳絲支撐、復合材料協同”的發展路徑,不斷加快碳纖維項目建設,加強復材和制品研發,持續完善全產業鏈布局,全力打造“中國碳纖維產業高地”。力爭到2025年底,全省碳纖維全產業鏈實現產值突破300億元。
擔當“壓艙石”,夯穩“頂梁柱”,吉林工業已經成為吉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在2023年上半年取得了一份優秀的“期中考”成績單,也必將在下半年為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奉獻出一份圓滿的全年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