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吉林之美 共赴中國之約
七月仲夏,蔭濃日長。7月18日—21日,2023年“中國有約·相約吉林”國際媒體主題采訪活動在我省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自媒體人齊聚吉林,一同探尋大美吉林的創新發展之勢、自然生態之美、歷史文化之韻。
長春、四平、白山、長白山、延邊……行走在白山松水間,采訪團一行感受著吉林的獨特魅力。
這一刻,世界將目光凝聚在了白山松水之間。
這一刻,吉林向世界發出了夏日的清涼之約。
見證吉林開放與發展
“這是來自我家鄉的紅酒!”在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意大利攝影師法比奧一下子發現了來自他家鄉的紅酒,滿臉興奮地向大家介紹著。
“這個巧克力和冰淇淋在俄羅斯很暢銷。”在琿春市東北亞跨境電商產業園,俄羅斯籍自媒體人斯拉瓦向其他人推薦了來自俄羅斯的眾多商品。
“這是歐洲的家電!”
“這是中國的茶葉!”
……
采訪團成員不斷搜尋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寶藏”,不同的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彼此的友誼在融合中深化。
“中歐班列是一項美好的工程,它給沿線人民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諸多機遇,不僅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更是友好合作的象征。”意大利籍自媒體人茉莉說。
在中國一汽總部,采訪團成員參觀了各型號的紅旗轎車。在紅旗新能源汽車前,巴基斯坦籍自媒體人哈桑停下了腳步,感慨不已,“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中國一汽生產出更多令人難以置信的汽車。”
吉林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近年來,吉林省深入融入“一帶一路”,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不斷邁出中國式現代化吉林實踐新步伐。此次采訪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吉林、了解吉林、熱愛吉林,讓吉林風采走向世界,讓中國形象更加豐美。
追尋吉林生態經濟之路
進入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極目四望,蔓延到地平線的綠色田地向采訪團成員展示著防風固土、培肥地力、抗旱保墑、節本增效的“梨樹模式”的優勢所在。
“我期待中塞兩國能夠在農業領域擴大合作,從中國學習更多現代農業技術。”在觀看了農業無人機作業后,塞內加爾亞非新聞網記者迪亞對中國現代農業技術水平給予高度評價,并希望兩國能夠繼續加深合作,從中國獲得更多的技術力量。
寒煙天池上,披衣登高峰。登上長白山頂,天池美景盡收眼底。采訪團成員深情凝望,紛紛為吉林美景點贊。意大利廣播電視公司記者安內羅表達了他對吉林的喜愛,“吉林的景觀十分壯美,這里既有一望無際的平原,也有長白山這樣獨特的風景,希望吉林繼續保護好‘綠水青山’。”
守護綠水青山,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此次采訪活動,生態經濟發展的“吉林答卷”讓采訪團贊嘆不已,也更期待吉林生態強省建設取得更加豐碩成果。
探索吉林民間文化
“走,跟著‘把頭’去采參!”
在撫松縣,采訪團成員跟隨當地“參把頭”實地體驗了一次東北的采參文化。
走進森林之中,遮天蔽日的樹木給東北的人參傳說增添了些許神秘氣氛。眾人一邊聽著“參把頭”講述人參的奇妙之處,一邊踏上尋找人參的旅程。找到人參后,眾人圍在“參把頭”身邊,紛紛拿出手機記錄采參全過程。隨著鹿骨釬子小心翼翼地翻動泥土,一顆完整的人參展現在眾人面前。
“采參人尋找人參的過程很神奇。”觀看完采參的全過程,來自英國的自媒體人李·巴雷特感到十分震撼。“令我驚訝的是,我以為只需要將人參從土中拔出,但實際上的采參過程是一個小心縝密的過程。”李·巴雷特表示,他會將自己在吉林的美好體驗講給更多人聽,讓更多人了解吉林。
“作為中國人,我也是第一次了解采參文化。”來自中國網的記者孫菁表示,采參人的堅持體現了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和傳承,希望有機會再來吉林,再次體驗吉林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
在吉期間,采訪團還在“二人轉之鄉”梨樹體驗了二人轉文化,在延吉市中國朝鮮族民俗園了解朝鮮族民俗禮儀和民族文化。采訪團成員們紛紛對吉林的民間文化贊不絕口,表現出濃厚興趣。
夏日涼風,傳遞吉林風采。2023年“中國有約·相約吉林”國際媒體主題采訪活動,讓更多人見證了蓬勃發展中的吉林,也更加期待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