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眼中的吉林(2023.7.8)︱在汽車強國路上創新前行的“汽車人”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播發綜合報道《各地舉行活動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6周年》,其中報道7月7日,通化各界群眾走進東北抗聯紀念館,參觀歷史展陳;CCTV-2財經頻道播發綜合報道《全國各地搶抓農時 夏管有序推進》,其中報道雙遼市創新玉米種植模式,保障糧食穩產增產。
新華社客戶端推出“中國一汽成立70周年特別報道”《在汽車強國路上創新前行的“汽車人”》,報道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7月15日將迎來成立70周年,圖集展現新一代一汽人正以“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做強民族汽車品牌”為引領奮力前行。
人民日報客戶端刊發《長春:“百億工程”項目實施后 “獲得電力”指標將達到國內中上游水平》,報道“百億工程”項目建成后,預計城網供電可靠率將達到99.985%,年度戶均停電時長由4.9小時壓降至1.3小時;人民網刊發《“光谷”之光在創新中持續閃亮》,報道長光衛星航天信息產業園項目二期4月開工后建設不斷提速,長春智能光谷產業園將成為長春新區“集智、引智、創智”的光電產業動力引擎;刊發《吉林油田上半年油氣產量“雙超”運行》。
經濟日報刊發《且說長春“西游季”》,報道長春市動植物公園“夢幻西游季·夜游動物園”活動,找準了發力點,延續了火爆的態勢。
農民日報刊發《吉林省累計改造農村戶用衛生廁所超過70萬戶》。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播發綜合報道《各地舉行活動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6周年》,其中報道7月7日,吉林通化各界群眾走進東北抗聯紀念館,參觀歷史展陳,追憶白山黑水間的抗戰歷程。
CCTV-13新聞頻道“遇見你”播發《王學會和他的露天電影院》,講述長春一位57歲的公益露天電影放映員王學會,把愛好變成了專業,一個人包辦了移動的“露天電影院”,跨越半個多世紀,讓長影出品的抗美援朝戰爭片《英雄兒女》等出現在長春居民區,追溯幾代國人的青春記憶,讓更多人找到精神世界共鳴的故事。
CCTV-財經頻道“第一時間”播發綜合報道《全國各地搶抓農時 夏管有序推進》,其中報道雙遼市采用“品”字形水肥一體化新玉米種植模式,迎來了夏季苗期田間管理的關鍵期;同時通過深松土壤有效接納降雨,讓秧苗根系下扎,保障糧食穩產增產。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客戶端刊發《長春:“百億工程”項目實施后 “獲得電力”指標將達到國內中上游水平》,報道長春市電網建設和供電能力提升“百億工程”已到收官之年,預計城網供電可靠率將達到99.985%,年度戶均停電時長由4.9小時壓降至1.3小時。
掃碼查看原文
人民網刊發《消夏避暑模式開啟!400余項活動讓您清涼一“夏” 第七屆吉林省消夏避暑全民休閑季暨“精彩夜吉林”消夏演出季啟動》,報道此次消夏季將集聚全省消夏避暑和演出資源、整合消夏避暑節事活動,內容涵蓋文化、鄉村、體育、美食、時尚等多個領域。刊發《消夏避暑好去處!第七屆吉林省消夏避暑全民休閑季文旅消夏生活展正式開展》《5條消夏避暑自駕精品線路帶您沉浸式感受吉林的夏天》。
掃碼查看原文
人民網刊發《“光谷”之光在創新中持續閃亮》,報道長光衛星航天信息產業園項目二期4月開工后建設不斷提速,長春智能光谷產業園部分工程8月30日竣工,整體規劃“一園、兩區、多心”布局正在形成,未來將打造成為長春新區“集智、引智、創智”的光電產業動力引擎。
掃碼查看原文
人民網刊發《吉林油田上半年油氣產量“雙超”運行》,報道今年上半年,吉林油田油氣產量當量共完成258萬噸,完成了年度計劃的52.6%,油氣產量“雙超”運行,15萬千瓦自消納項目累計發電1.3億度,綠色低碳新型吉林油田建設有力推進;新華網、工人日報客戶端同題報道。
掃碼查看原文
新華社
新華社客戶端推出“中國一汽成立70周年特別報道”《在汽車強國路上創新前行的“汽車人”》,報道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7月15日將迎來成立70周年,圖集展現新一代一汽人正以“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做強民族汽車品牌”為引領奮力前行,用創新和突破助力中國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
掃碼查看原文
新華社客戶端刊發《吉林大學舉行優秀大學生兼職街、鎮團(工)委副書記聘任儀式》,報道此次儀式的舉行,將不斷推動吉林大學優質資源、成果、人才、技術進一步集聚,讓高校的人才、科技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力;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報道相同內容。
掃碼查看原文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刊發《且說長春“西游季”》,報道長春市動植物公園為迎接“六一”兒童節而準備的“夢幻西游季·夜游動物園”活動找準發力點,高度還原《西游記》人物化妝與造型,通過與游客互動合影,讓其獲得沉浸式體驗,延續了火爆的態勢。
掃碼查看原文
中國日報
中國日報網刊發《第三屆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協同發展論壇在長春舉行》。
掃碼查看原文
農民日報
農民日報刊發《吉林省累計改造農村戶用衛生廁所超過70萬戶》,報道2016年以來,吉林省穩步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力爭做好“小廁所、大民生”課題,目前已累計改造農村戶用衛生廁所超過70萬戶,有效帶動了農村人居環境向好發展,使百姓的衛生意識不斷增強。
掃碼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