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獨家丨端午假期吉林文旅勢頭強勁
新華社記者王帆顏麟蘊
露出碧藍水面的長白山天池、火爆出圈的“西游主題公園”、霓虹璀璨的東北不夜城、科幻十足的長春電影嘉年華……2023年端午節假期,吉林省推出130余條文旅線路,70余項惠民舉措,110余項文旅節事活動,全面激發文旅消費潛力,文旅行業復蘇勢頭強勁。
據文旅部數據中心測算,端午假期,吉林省接待國內游客496.76萬人次,同比增長44.28%,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22.24%;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0.73億元,同比增長26.49%,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1.07%。
湖面上的冰層隨著氣溫的升高,逐漸變薄、破碎、融化,湖水也露出碧藍容顏。“真是太美了!長白山一直是我心心念的打卡地,清新的空氣,壯美的景觀,不虛此行。”來自南京的游客李梓萌說。
端午假期,吉林省重點景區游客量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長白山景區接待游客5.68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的178%,23日游客接待量達到景區承載上限;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接待游客2.32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的189%;松原查干湖景區接待游客5.71萬人次,同比增長108%……
旅游市場持續升溫,吉林各地旅游產品也在迭代更新。傍晚時分,漫步在仙氣飄飄的園林深處,偶遇揮舞金箍棒的猴哥、演奏九齒釘耙的八戒、愛合影好脾氣的牛魔王,游客的熱情被中國傳統文化經典IP所點燃。
長春動植物公園“夢幻西游季·夜游動物園”活動現場。(新華社記者 王帆 攝)
“傳統文化蘊藏著大IP,本土化樂園同樣大有可為。”長春動植物公園園長慕德俊表示,公園推出的“夢幻西游季·夜游動物園”主題活動持續火爆,假期接待游客14.99萬人次,同比增長18倍。
當避暑季與新“夜”態相遇,在夏日會擦出怎樣的文旅“火花”?夜幕降臨,吉林省梅河口市的東北不夜城霓虹閃爍,摩肩擦踵。通過打造夜經濟亮點,形成品牌,集聚人氣,梅河口將東北不夜城與周邊知北村、海龍湖公園等景區聯動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
不僅在梅河口,以電影文化為主題的長春電影嘉年華、點亮百年商業街的吉林市“松江花月夜@吉林”、具有滿族文化特色的四平市“仁興里”文旅街區……吉林各地紛紛搭建夜間消費新場景,拓寬城市休閑空間,拉長避暑產業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進入夏季,吉林省各大雪場雖然褪去“冬裝”,但在無雪的季節,這里同樣熱鬧。
乘纜車觀光,翻越山嶺,俯瞰天定山全貌,坐滑板車俯沖而下,一層層綠色的“海浪”奔赴而來。今年,長春市天定山滑雪場全新改造一條全長1360米的滑道,引進了吉林省首家“新西蘭滑板車”,探索夏季運動新玩法。
“深挖冰雪價值和夏季旅游資源,生成獨具特色的四季旅游產品。”長春市天定山旅游度假小鎮宣傳部負責人蔡慧瑜表示,小鎮開啟“夏季模式”,進一步完善四季旅游產業體系,實現冰雪旅游和避暑休閑同步發展。
傳統民俗活動同樣精彩紛呈。端午假期,吉林省舉辦各類非遺活動47場次,54.57萬人次參與。吉林省體育局、吉林省文旅廳主辦“龍騰春城·舟行吉水”吉林省首屆全國龍舟邀請賽。本次比賽共有來自吉林、安徽、廣東、河北等地的16支隊伍參與,各支龍舟在水面上逐浪競速,激流勇進。
6月22日,手工藝人在吉林省長春市伊通河工業軌跡公園展示非遺手工藝項目。(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據統計,端午假期吉林省接待省外游客92.2萬人次,占總游客量的18.56%。假期前兩天,長春機場保障航班636架次,同比增長182.67%,航空旅客吞吐量8.05萬人次,同比增長250%。
近期,為加快推動文旅市場回暖,助力打造旅游萬億級支柱產業,吉林省文旅廳先后赴8個省(區、市)開展文旅主題推介活動,以冰雪產業、避暑休閑雙品牌驅動,推出“引客入吉”計劃,包括客源組織鼓勵、項目投資激勵、要素保障助力三大類8項內容,直接惠及企業、游客,充分釋放市場活力,優化產業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