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為美好生活添彩——我州“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亮點紛呈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為“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連日來,我州各級文博單位精心策劃,舉辦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的橋梁,讓更多人感受文化魅力、聆聽歷史回聲,為人民的美好生活增色添彩。
愛國主義宣講、流動展覽、公益講座……“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延邊博物館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推出“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拉近博物館與公眾的距離,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組織成立“愛國主義宣講團”走進延吉市河南小學,開展“講英雄故事,傳承紅色精神,做好新時代的接班人”愛國主義宣講進校園活動,向學生講述崔哲寬、童長榮、金相和等6位延邊抗日英雄的感人事跡,傳播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激發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在延吉市河南街道白城社區舉辦“血魂——延邊抗日斗爭史”流動展覽,豐富的圖文資料、生動的公益講解,讓更多群眾走進歷史、了解歷史,感知延邊紅色歷史文化的厚重。在延博講堂上,延邊民俗專家韓光云作了題為《朝鮮族民俗文化》的專題講座,重點闡述朝鮮族米飯文化和火炕文化,講座內容豐富、深入淺出,讓現場文博工作者和文博愛好者受益匪淺,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習歷史文化知識的積極性。
文化展覽各具特色,讓更多群眾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延吉市開展了“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宣傳展覽活動,通過倡議書、宣傳資料、標語等形式,積極營造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共享文明成果的社會氛圍,進一步推動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工作持續健康發展。活動當天,“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磨盤村山城考古發掘成就展”和“湖北恩施土家族文化交流展”在延吉市博物館開展,豐富詳實的圖文資料和實物展品,讓廣大群眾近距離感受到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民俗文化的多彩魅力。圖們市舉辦“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系列活動,著力構筑博物館與公眾溝通的互動平臺,增進公眾對博物館的了解和認同,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歷史、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當天,圖們市博物館在圖們江廣場舉辦了“朝鮮族傳統民俗珍品薈萃專題展”,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述和展現中國朝鮮族傳統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和藝術魅力;并依托“歲月的印記——朝鮮族傳統民俗文化展覽”“圖們市古代歷史文物陳列”等館內文化資源,開展了“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活動,鼓勵和動員更多民眾打卡博物館,參與文化體驗。此外,由龍井市文廣旅局主辦、龍井市博物館承辦的“5·18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專題展覽在龍井市江邊公園舉行,通過20余塊圖文展板,向公眾展示龍井特色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汪清縣博物館推出“館藏精品文物圖片展”,集中展示汪清豐富的文物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擴大博物館的影響力,讓歷史文化走進百姓生活。
研學實踐寓教于樂,讓青少年觸摸歷史、感知文化。“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敦化市博物館組織敦化市沙河沿鎮中心小學的師生,開展了“尋訪古國歷史,探索渤海奧秘”研學實踐活動。通過參觀展覽、宣傳講解、互動問答等形式,向師生們普及“5·18國際博物館日”的由來、主題,以及文化遺產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增強師生的文化傳承和文物保護意識。敦化市歷史博物館組織敦化市實驗小學的20余名童星導游開展公益講解活動,以此激發青少年對歷史文化的興趣,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推出“童心童享——悅‘剪’悅成長”社教活動,邀請非遺傳承人向前來參與活動的學生和家長們傳授剪紙技藝,普及非遺文化知識,讓他們零距離感受非遺魅力。和龍市博物館在和龍市文化小學舉辦了一場神秘有趣的“我是小小考古家”手工挖掘“恐龍化石”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教老師的指導下,40名學生化身“小小考古家”,拿起錘子、刷子等工具,在模擬考古原石中仔細挖掘、清理一塊塊“恐龍化石”,然后將其拼接成一個完整的“恐龍骨架”。此次活動讓學生們了解了恐龍和考古的相關知識,提高了動手動腦能力,激發了他們探究歷史的興趣。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房華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