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 嚴寒中的護路人
“現在氣溫零下32攝氏度,夜里比這還要冷。”1月24日14時整,地處長白山原始林區的沈佳高鐵敦白段8號崗亭高鐵護路巡防員李國君,身著“護路”標識的黑色工作服,肩上斜背著G網電話,手拿望遠鏡,腳穿一雙高腰棉鞋,踏著厚厚積雪,由8號崗亭沿高鐵下行線封閉網外向永慶站方向巡檢。
“我負責檢查的區段共有2.4公里,每天上午、下午各巡檢一遍,主要是看封閉網立柱和滾籠有無破損歪斜、有沒有掛漂浮雜物、封閉網底部空隙有沒有增大、排水篦子有沒有淤堵……”57歲的李國君邊走邊用手不斷地搬動滾籠、綁線等部位是否存在斷開問題。
“這個地方夏季容易積水,每次走到這里都要重點檢查,好好看看。”在沈佳高鐵下行線445公里956米框構涵李國君介紹。
14時15分,記者與李國君走進密林,雪地上依稀可見零亂的動物腳印。“這里經常有狍子、野豬、野兔等動物出沒,這兒得重點檢查封閉網立柱和封閉網有沒有被撞松撞壞情況。”李國君邊說邊檢查,恰在這時,不遠處一只小狍子聽到響聲由封閉網旁向密林深處狂奔而去。“年三十傍晚,有4只狍子來到8號崗亭,我出去攆了幾次才離去。”
沿途巡檢中,我們看到三處水溝上都搭了簡易木橋。李國君說,這是他和同在8號崗亭頂班的兩位工友一起搭建的,為的是方便安全行走。“上行列車安全通過8號崗,請7號崗亭準備接車。”每當列車通過時,李國君都要用G網電話向相鄰崗亭通報。
李國君家住距離8號崗亭30公里外的松江鎮,沈佳高鐵正好通過家鄉。從沈佳高鐵敦白段開工建設開始,鎮里的人經常到施工現場觀看,期待高鐵早日開通,也希望自己能成為高鐵人。2021年7月份,李國君通過擇優招聘,如愿成為延吉工務段沈佳高鐵敦白段第一代高鐵護路巡防員。
“能守護自己家鄉的高鐵,我感到特別的榮幸和自豪,干起來也特別有勁。”李國君說。無論在哪個崗亭工作,他都十分認真。去年8月的一天,李國君在巡檢中發現一棵直徑約25厘米的楊樹被風刮倒,壓在封閉網上,他立即動手將其清除。每逢降雨,李國君都帶上耙子、鐵鍬和特制的“Τ”型鉤及時清理排水篦子淤積的雜物,做好疏通排水,確保高鐵安全。“巡檢的路段淤泥、樹根、灌木較多,非常難走,夏季巡檢得穿靴子,冬季得穿高腰厚棉鞋、加厚的泡沫鞋墊,頭戴只露眼睛的特制帽子,不然凍得都受不了。”李國君對記者說,夏季巡檢時困難更多,蚊子多、蛇多,但他不怕困難,這是護路人應有的堅持。
14時50分,我們走到了長白山大橋一端的高處。在刺骨的寒風中,李國君用望遠鏡仔細觀察大橋,確認沒有異樣才放下望遠鏡,用力揉搓凍僵的手,然后到橋下檢查橋墩護網情況。記者再看到他時,他的帽檐、睫毛和遮口部位的脖套都已結滿冰霜。
15時整,李國君走到沈佳高鐵下行線448公里45米處打點位置,用打點器進行打點,在規定位置標注“安全”字樣,并用手機作了拍照。他說,“安全”是今天的巡檢口令,拍的圖片要上傳給單位。
15時35分,李國君認真檢查了16號網門,確認沒有問題后繼續向前巡檢。“這里夏天偶爾有采野菜的人,平時基本看不到人。”李國君拽了拽帽檐和記者聊起了家常,今年春節,兩個在外地讀大學的女兒都是坐高鐵回來過年的,孩子們都贊揚高鐵快捷便利,關心父親身體的同時,鼓勵他干好高鐵巡護工作。
“干這行比較辛苦,但對我們這些山里人來說不算啥事。我挺喜歡護路巡防工作,有決心把這項工作干好。”李國君爽朗地笑了,笑得很甜蜜。
許孝光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