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建工街道延興社區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打造全省首個社區企業聯合會——凝聚基層共建共治共享新力量
初冬的延吉,微風裹挾著寒意,但在延吉市建工街道延興社區,卻洋溢著融融暖意:整潔的小區院落里,轄區企業幫助繪制的民族團結圖,將原本老舊的墻面裝點得溫馨美觀;就業服務公告欄上,最新的轄區企業招聘信息吸引著居民駐足;社區辦公室內,工作人員與企業負責人拉家常式的談心交流,拉近著彼此的距離……
這盎然的活力源于一個創新品牌——延興社區企業聯合會,其將基層黨建的“紅色動能”轉化為社區治理的“實干效能”,用“社企一家親”的生動實踐,凝聚基層共建共治共享新力量 。
破題:“四多兩少”困境中的“獨辟蹊徑”
“我們社區的特點是‘四多兩少’:外來人口多、遺留問題多、弱勢群體多、出租房屋多;而黨員骨干少、物業管理小區少?!毖优d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郭玉霞回憶起上任之初的困境,記憶猶新。
面對多元的社區難題,是墨守成規還是創新破局?郭玉霞和同事們選擇了后者。
“不能只盯著劣勢發愁,要大膽探索、勇于創新。”郭玉霞對此有著清晰的認識。在一次社區“諸葛亮會”上,郭玉霞與同事們集思廣益、深度謀劃,忽然發現了一個“得天獨厚的資源”——社區地處延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轄區企業眾多?!爱敃r大家的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破局的關鍵:要變‘上門求助’為‘攜手同行’,將轄區企業這股強大的力量凝聚起來?!惫裣颊f。
思路一變天地寬。在延吉市企業聯合會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4月,經過近兩個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不懈走訪,延興社區因地制宜打造了全國第二家、吉林省首家在街道社區成立的企聯組織——延興社區企業聯合會。這個開創先河的“社企聯”,最初僅有7家共建企業,如今已壯大到70家,如同一股活水,注入了社區治理的池塘。
實踐:“六聯模式”激活共建“一池春水”
“延興社區企業聯合會發揮的作用,不僅超出了單向服務范疇,還為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做出了有益探索。”延吉市企業聯合會副會長劉洪利介紹,延興社區企業聯合會讓企聯服務企業的職能實現了“落地”,并創新推行“1+6+N”工作法,其中以“組織聯建、事務聯商、治理聯動、活動聯辦、資源聯享、服務聯盟”為核心的“六聯模式”,成為激活共建能量的引擎。
事務聯商、治理聯動,織密共建“一張網”。社區通過社企聯席會議,將共建企業的智慧引入基層治理。轄區內基礎設施差、遺留問題多,如何改進?企業有何訴求?大家坐到一起共商共議。截至目前,共建企業已為社區提供合理化建議20余條。同時,社區整合共建企業資源力量,組建“綠色志愿者”黨員服務隊。在 “綠美延吉”行動中,開展志愿服務活動30余次,900余人次參與。共建企業更是主動出資,為社區更換修繕了12處塌陷的馬葫蘆井蓋,安裝了7盞嶄新的路燈,照亮了居民的回家路。
組織聯建、資源聯享,打通就業“內循環”。為解決轄區“企業招工難、居民就業難”,社區就地取“才”,聚焦“15分鐘就業服務圈”,打造家門口的就業服務站。他們通過網格微信群線上推送及張貼公告或發放宣傳單等形式,為共建企業招工200余名,并建立了人才信息庫臺賬。“不管是薪資待遇還是工作強度,都非常滿意!真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找到這么稱心的工作。”50歲的居民金男振因身體原因從原工廠離職后,就業成了難題。今年3月,他通過社區網格微信群發布的轄區企業招工信息,成功在延吉斯寶特體育場找到了保安工作,目前對就業現狀十分滿意。
活動聯辦、服務聯盟,擦亮民生“幸福色”。延興社區聯合延吉市企聯開通“法律直通車”,為共建企業提供便捷服務;引入交通銀行延邊分行開展“信易貸”平臺宣傳,現場為共建企業授信超百萬元,化解燃眉之急。同時,共建企業也積極反哺社區,提供義剪、義診等志愿服務;在節日里捐助米、面、油等生活物資價值十余萬元,慰問困難群體,讓居民深切感受到了“家門口的幸?!?。
升華:從“物理相加”到“化學相融”的共建路徑
從破解就業難題到優化社區環境,從豐富文化生活到精準幫扶弱勢群體,延興社區企業聯合會的實踐,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和發展優勢,實現了“社企居”的同頻共振。
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走進共建企業共同開展黨建紅色活動,引導企業員工“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共建企業職工通過“社企聯”的網格微信群找到理想房源信息,買到心儀房產并入??;
共建企業為社區綠化捐贈花籽、花苗和樹苗,組織企業志愿者與社區員工一起清理社區花壇雜草,共同打造美麗家園;
社區居民與共建企業、消防救援站等共同開展“巧手包餃子”“石榴花開好同心民族團結花更紅”等活動,在思想共融、文化交流、多元參與中,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延興‘社企聯’不僅讓共建企業實現了報團取暖的物理相加,還實現了社區、企業、居民多方相融的‘化學升華’?!惫裣急硎?,延興“社企聯”充分發揮了“黨建引領服務民生”的作用,使基層黨建、治理和服務駛入了快車道。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作出了新的部署,下一步,延興社區黨委將以全會精神為指引,探索建立“社校企聯”工作室,架起社區、學校和企業三者之間的橋梁,讓資源流動起來,讓需求對接起來,構建起“價值共創、發展共促、成果共享”的創新工作格局,為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探索出更多可行路徑。
——記者手記——
在延興社區采訪時,記者深切感受到了基層處處涌動的創新活力。這里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只有俯下身子的服務;沒有墨守成規的惰性,只有敢為人先的闖勁。
“社企聯”聯的不僅是資源與服務,更是黨心、企心與民心。當社區與企業從“陌鄰”變為“摯友”,當居民的笑臉成為最真實的治理成果,我們看到的,是一幅以人民為中心、充滿人文關懷的基層治理新圖景?;鶎又卫淼摹白詈笠还铩?,往往就是人心的距離,將黨組織的“紅線”與市場社會的“千條線”巧妙編織,就能匯聚起強大的合力。這份“一家親”的溫暖,正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走向更加美好明天的底氣所在。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