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社攜手織密鄉村養老服務網 龍海村“一元食堂”讓老年人安享“舌尖的幸福”
冬意漸濃,龍井市智新鎮龍海村的“銀杏家園”助老食堂里卻暖意融融。每到中午,這里炊煙裊裊,飯菜飄香,不僅為老人奉上熱騰騰的午餐,更傳遞著村莊最質樸的溫情,成為一道最動人的風景。

一元午餐 暖胃更暖心
“一個人吃飯總愛湊合,現在花一塊錢就能吃上兩葷一素一湯,還能和老鄰居聊聊天,日子有滋味多了。”今年81歲的趙淑華吃著熱氣騰騰的紅燒肉燉土豆,臉上寫滿幸福。在她身后,50多位老人邊吃邊聊,歡聲笑語不斷。一頓看似簡單的一元午餐,不僅驅散了深秋寒意,更溫暖了老人們的心,成為他們一天中最溫暖的期待。
整潔的長桌、齊全的餐具、明亮的取餐窗口……這家看似普通的鄉村食堂,承載著不普通的使命。國務院參事室掛職干部、龍海村“第一書記”喻洪燦介紹,助老食堂于10月10日開始試運營,專門為65歲以上常住老人提供工作日午餐,有效解決了老人們“吃飯難”的問題。
該項目創新采用“政府引導、村級主辦、社會助力”的運營模式。在國務院參事室掛職干部、龍井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長龔穎秋的積極協調下,成功引進了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多家機構共同發起的“銀杏家園”公益項目。其中,項目每年資助23萬元作為運營保障,同時整合了本地愛心企業捐贈、村集體資金和省、州民政專項資金,形成了可持續的多元投入機制。
目前,食堂由延邊州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統一管理,為村里78位65歲以上老人提供安全衛生、營養均衡的午餐,每位老人僅需支付1元。“現在每天有超過50位老人前來就餐,這里不僅是就餐點,更成為老人們交流情感、增進情誼的精神家園。”喻洪燦欣慰地說。食堂還帶動了5名村民就業,實現了助老服務與促進就業的雙贏。
多元聚力 織密為老服務網
一餐熱飯,看似平常,卻事關民生溫度。龍海村助老食堂的每一道菜品都飽含著對長者的關愛,每一次就餐都傳遞著社會的溫情。這里既是尊老敬老傳統美德的生動體現,也是鄉村振興戰略中最溫暖的底色。
記者從龍井市民政和退役軍人事務局了解到,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全市已在3個街道、7個鄉鎮建成11家老年食堂,形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為老助餐服務網絡,讓更多老年人能夠就近享受便捷、優質的餐飲服務。各食堂嚴格執行明廚亮灶、餐具消毒等食品安全制度,確保老人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同時,根據老人實際情況提供差異化優惠,體現個性化關懷。
針對部分社區場地緊張的情況,龍井市還積極創新服務模式,引入第三方專業餐飲機構合作建設,已打造多個供餐能力超過50人的為老助餐點。這一創新舉措既解決了場地限制,又提升了供餐質量,至今已惠及老年人超過1萬人次。
這些遍布城鄉的小食堂,不僅寫出了溫暖的民生答卷,更展現出社會治理中蘊含的溫度與智慧。如今,隨著“舌尖上的幸福網”越織越密、越織越牢,“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美好愿景正在龍井大地上逐步實現,也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最溫暖的注腳。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許艷梅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