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顧購物 還要提高警惕
“雙十一”不僅是購物狂歡季,更是電信網絡詐騙的高發(fā)期。廣大群眾在盡情購物的同時,要擦亮雙眼提高警惕,謹防各類電信詐騙,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近年來,公安機關、媒體等相關部門針對高發(fā)詐騙類型持續(xù)預警。如騙子冒充購物平臺客服,或快遞公司客服,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詐騙:“您購買的商品在運輸途中丟失(損壞),我們將進行多倍理賠。” “您購買的XX產品,因質量問題/批次不合格,需要召回并退款。”通過類似話術引導消費者點擊釣魚鏈接、掃描二維碼,或開啟“屏幕共享”,竊取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最終轉走錢。還有預售、優(yōu)惠券詐騙,在社交媒體、短信群發(fā)中,散布“限時搶購”“內部優(yōu)惠券”“預購搶先”等虛假信息,鏈接實為釣魚網站,一旦消費者輸入賬號密碼,個人信息和資金即被盜取。刷單返利詐騙則利用“雙十一”商家需要沖銷量、刷好評的心理,發(fā)布“兼職刷單、足不出戶、日賺千元”的廣告,讓消費者做小任務并迅速返利,取得信任后,誘導投入更多本金,最后以“任務未完成”“系統(tǒng)卡單”等理由拒不退款,并拉黑消失。
為此,廣大消費者要按照公安機關等部門的提醒,守護好財產安全,堅持“三不一要”原則。不輕信:對任何主動聯系的“客服”、聲稱能退款、理賠、中獎的電話或短信,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官方客服絕不會用私人電話直接聯系,更不會引導消費者進行轉賬或貸款操作。不透露: 堅決不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以及手機短信驗證碼,這些是資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 不轉賬: 所有要求消費者向陌生賬戶轉賬、掃碼支付、購買虛擬商品(如游戲點卡)的行為,都是詐騙。要核實: 遇到任何可疑情況,第一時間通過官方App或網站聯系官方客服進行核實。不要相信任何人提供的任何聯系方式。一旦發(fā)現被騙,要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