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歌舞團朝鮮族唱劇《新春香傳·獄中相逢》在國家大劇院精彩亮相
近日,由延邊歌舞團創排的朝鮮族唱劇《新春香傳·獄中相逢》赴京參加“古韻稀聲——中國劇協稀有劇種保護傳承成果展演”,在國家大劇院精彩亮相。作為中國戲劇家協會“稀有劇種保護傳承項目”的扶持成果,該劇以傳統與創新融合的藝術表達,充分展現了朝鮮族唱劇這一稀有劇種的獨特魅力,為首都觀眾獻上了兼具民族特色與時代氣息的文化盛宴。
朝鮮族唱劇源自說唱藝術“盤索里”,以唱腔為核心、舞蹈為輔助,吸收民間歌舞與音樂元素,形成了獨特藝術風格,是朝鮮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戲劇形式之一。其核心曲藝“盤索里”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朝鮮族唱劇則在2016年入選第四批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為推動稀有劇種從“搶救保護”向“活化傳承”邁進,中國劇協自2024年起啟動“稀有劇種保護傳承項目”,兩年內先后對邵武三角戲、羅卷戲、阿宮腔、朝鮮族唱劇、新昌調腔等5個劇種開展專項扶持。此次展演是項目階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5部經典劇目同臺獻藝,呈現了中華稀有劇種的多元文化魅力。其中,《新春香傳·獄中相逢》聚焦經典民間故事的深情篇章,講述了春香與夢龍不畏身份懸殊、堅守忠貞愛情的動人故事,傳遞了真善美的精神追求。
為打造精品力作,延邊歌舞團專門設立創編組,在原《春香傳》經典框架基礎上,對劇情節奏、舞臺呈現、情感表達等方面進行創新改編。創作團隊嚴格保留唱劇核心藝術特質,將“盤索里”悠揚婉轉的傳統唱腔與現代編曲相融合,以多聲部合唱取代傳統單人演唱推進劇情,同時運用沉浸式舞臺設計與影視化鏡頭語言,讓古老劇種更貼合當代審美。
在隨后舉辦的“稀有劇種保護傳承項目”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對該劇的創新探索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既深植傳統又與時俱進,既保持了劇種本色與文化底色,又通過豐富的舞臺層次和敘事張力,吸引當代觀眾走進稀有劇種。該劇導演馬學峰表示,希望通過劇目改編與展演,讓更多人了解朝鮮族唱劇的魅力,以創新表達為傳統藝術注入新活力,推動稀有劇種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金喜子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