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追光,記錄藏在山水間的奮斗故事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握著采訪本的第五個年頭,這句話在我奔波的路上愈發清晰。作為黨報記者,我常想,我們的筆不僅是記錄的工具,更是連接時代與人心的橋梁——而那些藏在延邊山水間的奮斗故事,便是這座橋梁上最溫暖的光。

2021年10月,我在網絡平臺刷到一個賬號名為“延邊小楊一家”的短視頻。視頻中, 傳統的農家技藝、秀麗的鄉村景致、鄰里間的熱忱友善、平凡日子里的辛勤勞作,一系列展現延邊農村生活的場景吸引了數十萬網友觀看,大家紛紛在評論區互動留言,直言“有機會一定要來延邊看一看”。記者的職業直覺告訴我,“延邊小楊一家”正成為延邊農村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雛形,我當即聯系上賬號運營者楊雪琴,前往她的家鄉汪清縣東光鎮新興村實地采訪。
楊雪琴熱情地講述了自己的奮斗歷程,還帶我走訪了視頻中出現的一個個場景。通過她拍攝的“三農”短視頻,延邊淳樸的鄉土生活與獨特的人文風物被全國各地的網友熟知,大米、榛蘑、木耳、蘋果梨等延邊特產銷量持續攀升,不僅開辟出一條助農新路徑,更帶動鄉親們走上了共同致富路。《“90后”姑娘變身“新農人”》的稿件發表后,“延邊小楊一家”的奮斗故事仍在續寫。2023年,從香港警務處總警司崗位上退休的曾財安一家看過視頻后,對延邊文化與旅游產生了濃厚興趣,跨越千里來到新興村,從此與這片土地結下不解之緣。今年,楊雪琴與鄰居們合伙種植了300多畝水稻,新米剛上架,便在淘寶店鋪售出4萬余斤,日子過得愈發紅火。
從“新農人”的成長蛻變到“老字號”創業者的執著拼搏,從文創匠人的創新求索到非遺傳承人的薪火守望,多年來,我始終在記錄這些奮斗者的故事。有人問我,跑新聞累嗎?累,但每當看到自己的文字能讓更多人看見延邊的變化,能為奮斗者鼓與呼,所有疲憊都很值得。
記者節又至,我愈發堅定:要繼續帶著熱愛與責任,用腳步丈量基層一線,用雙眼捕捉時代瞬間,用真心書寫更多有溫度、有力量的故事。因為我深知,我們記錄的不只是個體的奮斗軌跡,更是新時代延邊砥礪前行的堅實步伐,是屬于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鏗鏘足音。



